德江堰塘乡:建好治理“小支点” 撬动振兴“大杠杆”
2025/09/11    来源:梵净云天     点击:473   

基层治理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今年以来,德江县堰塘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为支撑、以服务为根本,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延,努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每天傍晚,高家湾社区的老党员陶朝淮都会戴上红袖章、揣上“小喇叭”,挨家挨户“喊话”:“老李,今年的耕地补贴到账了,记得查一下短信!”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夕阳调解队”由5名老党员组成,他们给自己定了“三上门”规矩:政策上门讲、纠纷上门调、困难上门帮。今年3月,村民陶廷怀和邻居因一垄菜地界线闹得面红耳赤,老陶把双方拉到“板凳调解室”,掏出卷尺、翻出老地契,再泡上一壶茶,不到半小时就化干戈为玉帛。如今,“夕阳调解队”累计敲开368户家门,发放“口袋书”600余册,调解成功率达98%,成为基层治理的“银发力量”。

6.jpg

夕阳调解队在群众家中调解矛盾纠纷。

多元共治,绘就共建共享“同心圆”

关口社区的农户房前,一块蓝底白字的“警民联系卡”二维码格外醒目。村民马小娟刚想反映道路交通红绿灯问题,掏出手机一扫,30秒就接通了包片民警安俊杰的视频电话。“安警官,关口这道主路过往车辆的速度太快了,老人孩子路过斑马线心里都发慌,太危险了。”随后,党委政府及时对接协调,迅速加装红绿灯,问题迎刃而解。与此同时,“平安黔哨”“雪亮工程”探头24小时守护着农户及村组便道,一旦发现乱倒渣土、超速行驶、矛盾隐患等,包片民警立即便能掌握情况。四级网格体系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每一户——乡司法所负责法律解释、驻村干部协调补偿标准、村干部组织村民议事会、党员乡贤负责情绪疏导。自铜仁(德江)机场重点项目开工以来,涉及全乡3个村464户3620.78亩土地(其中涉及坟墓103座、房屋2幢、养殖场1个)的征收任务,通过院坝会、微信公众号及村组微信群,四级网格体系的干部群众把补偿方案逐条念、逐句讲,共计调解土地纠纷245起,成功调处242起,另外3起协助司法程序解决,调解成功率达98.8%。如今的堰塘乡,人人都是治理参与者、个个都是发展受益人。

66.jpg

包片民警及综治中心工作员正在倾听群众诉求。

精准服务,架起联系群众“连心桥”

村组虽小,却承载着万家灯火;工作虽细,却关系着民生冷暖。乡党委、政府对辖区重点家庭实行“月初敲门、月中问暖、月末回头看”机制,确保每月至少主动入户2次;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做到需求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全覆盖修订完善14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将红白理事、环境卫生、邻里互助等纳入积分管理,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

666.jpg

爱心妈妈定期向群众宣传防溺水、性侵等安全知识。

小村组连着大民生,微服务折射大情怀。堰塘乡正以“多敲一次门、多问一句话、多跑一段路、多算一笔账”的务实作风,持续擦亮“堰塘善治”品牌,让基层治理的“善治画卷”在阡陌纵横间徐徐铺展,让乡村全面振兴的幸福底色在万家灯火中更加鲜亮。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