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势头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1%、排全省第1;
文化旅游强势复苏,接待国内游客2852.2万人次、同比增长37%;
上半年,铜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02.01亿元,同比增长13.4%,排全省第4,为撤地设市以来铜仁市半年经济排名的最好位次;
黔东工业聚集区、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协同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布局次第形成;
……
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是铜仁蹄疾步稳、坚毅笃行的成果体现,见证了铜仁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迈出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坚实步伐。
近年来,铜仁市坚持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坚持“四化”融合互动,黔东大地生机勃勃,铜仁颜值越来越高,实力越来越强,发展潜力得到不断释放,全市人民对铜仁发展的信心更足更坚定,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市州的发展新路。
产业振兴的“铜仁方案”底色亮成色足·
秋天的铜仁,“丰”景如画:“贵州最美茶乡”洋溪镇秋茶采摘一派忙碌,德江上坪葡萄熟了,玉屏庆寨辣椒基地农民忙着采摘,思南生态蔬菜基地秋管正忙……群山郁郁葱葱,江河流水潺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跃然眼前。
在江口县坝盘镇铜江茶叶基地,茶农们正在有序采摘茶叶,秋茶采摘期将持续到十月。
截至目前,江口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6.03万亩,茶叶加工销售企业41家,辐射带动15000多人从事茶产业,人均增收3800余元,小茶叶真正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叶”。
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铜仁市始终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助农增收的双赢举措。着力打造“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把茶与生态融合,打响了“梵山净水·泡茶好水”等品牌。“梵净山茶”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排名全国第29位,品牌价值26.4亿元。产品还远销欧美等10余国家和地区。“梵净山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
2020年,铜仁建成生态茶叶基地189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12.11万吨,产值119.71亿元,全市生态茶产业涉及117个乡镇、1232个村,有效带动50多万农村人口增收。铜仁茶产业成功实现了从小茶叶到大产业的华丽转身。生态茶产业成为富民强市的农业主导产业,美了环境、兴了经济、富了百姓。
时下,沿着百里锦江由西向东的铜仁乡村振兴产业带,镶嵌在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间。
该产业带立足沿线淳朴的农耕文化和九曲十八弯的自然风光,设置农耕文化体验区、特色田园乡村、民宿客栈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建设一批生产、生活、生态“三同步”,一二三产业“三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这条乡村振兴产业带,不仅是一条“桃花源”式的美丽风景带、一条休闲度假的运动康养带,还是一条带领群众走向美好明天的幸福生活带。碧江区坝黄镇红董乡村振兴示范点,以建设“旅游、康养”小镇为主线,前来休闲娱乐的市民一批接着一批。
为在工业产业聚集发展的道路上闯出一条新路子,铜仁市提出构建“黔东工业聚集区”创新发展战略,意欲通过东部工业率先发展,带动西部,打造铜仁新经济增长极。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铜仁市新型工业势头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1%、排全省第1,十大工业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7.69 %;工业投资占比提高2.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铜仁市按照“突出点、连好线、扩大面、全覆盖”的思路,重点培育壮大生态茶、生态养殖、食用菌、中药材等10大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大发展,走出一条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新路。
充分利用有机山、水、生态的组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色产业释放生态红利。全市绿色产业优势突出。石阡苔茶、梵净抹茶、沿河空心李、思南黄牛肉、玉屏黄桃、德江天麻等等,农特产品品类丰富。丰富的水资源,让“梵山净水·健康水都”呼之欲出。2020年,全市包装饮用水企业达到180余户,天然饮用水规模以上企业8户,实现工业产值约9.5亿元,同比增长约24%。
百姓幸福的“铜仁路径”方向明画卷美
每天清晨,杨老伯和老伴都会一道沿着锦江步道散步、锻炼身体,迎面晨风习习,沿岸鸟语花香,这一切让人无比惬意。“这座城市依山傍水,历史悠久,现在城市环境越来越整洁优美,我们每天坚持锻炼,还想多过几十年好生活啊!”杨老伯畅怀地说。
而每天晚上,黄琳琳就会邀上朋友一起走进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寻找美食、拍照留念。“很多外地的朋友和同学都很羡慕我,说我生活在景区、工作在景区,人生应该足矣……”黄琳琳笑着说。
眼下,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成为市民竞相打卡的地方,每天吸引两三万人游览。
9月24日,“海外媒体行”记者走进铜仁,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为铜仁的魅力点赞。
近年来,铜仁市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生态旅游、发展生态产业,致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风清气正净地,不断将铜仁建成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
如今,走进铜仁城区大街小巷,绿树成荫、碧水潺潺……不论是南来北往的过客,还是久居于此的居民,越来越深切感受到,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市更宜居。
“铜仁是一方干事创业、投资兴业、宜居宜业的福地。当前的铜仁,呈现出政治生态好、自然生态好、人才生态好、产业基础好、营商环境好和发展势头好的良好氛围,希望各方英才和企业投身铜仁建功立业、投资兴业。”贵州中伟集团董事长邓正明感慨道。
近年来,铜仁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今年来印发《铜仁市打造‘贵人服务·一视铜仁’品牌建设高质量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3年)》,明确了未来三年铜仁营商环境行动方向,旨在让投资者在铜仁办事一路绿灯、事业一路红火。
近年来,“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成为广大游客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的首选之地。
2020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2%,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07平方米;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达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10%左右;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85.22万人次、同比增长37%。
同时,铜仁市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截至8月,全市累计完成20余万户户用卫生厕所和2000多座村级公共卫生厕所建设改造任务,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9.38%,行政村公共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
天蓝水绿、空气清新;交通便利、山水相融;产业兴旺、百姓幸福……铜仁正成为群众幸福感爆棚的宜居宜游宜业之城,干事创业、投资兴业的热土,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的宝地。
生态优美的“铜仁考卷”答题准观念新
清晨,沿着碧江至江口40公里的“智慧道”慢跑或是骑行,一路近山亲水,树林、小溪、花草……沿途美景让人大饱眼福,流连忘返。
秋阳下,碧江区瓦屋乡溪坎村林海葱郁。靠着不断向好的生态环境,该村发展的养蜂等生态产业,让溪坎村摘掉“穷帽子”。
“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态环境也要保护好。”在铜仁的崇山峻岭间,一代又一代护林员穿梭其中,共同筑牢绿色屏障。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近年来,铜仁以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为目标,深入实施“六绿”攻坚行动,完成营造林40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206平方公里,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9个、各类自然保护地49个,森林覆盖率达66.2%。
今年,铜仁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程,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体系,多措并举推进绿色转型发展。
“亲山、近水,推窗见景,出门见绿,处处都能领略生态之美,随时可享受生态带来的幸福。”这是来铜仁游玩的旅客说过最多的话。
梵净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面积775.14平方公里,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森林覆盖率达96.9%以上,每立方厘米11-16万个负氧离子,温度25.4℃,湿度91.6%RH。清晨的梵净山,宛如一个天然氧吧。
近年来,铜仁市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全力推进生态旅游、发展生态产业,致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着力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先后出台一系列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生态保护政策,为铜仁生态保护夯实基础,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狠抓“污染整治”,着力生态修复优化环境。重拳出击治理污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7.7%,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着力改善水环境。2020年铜仁市主要河流水质为总体优良。6条主要河流15个地表水国控、省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0%。全市363个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在农村地区积极开展以“五净四美”为主题、“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让农村群众参与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行动中来,以此实现从“环境美”向“发展美”、从“一时美”向“持久美”的提质转型。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铜仁,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