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仁市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发展理念和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文件精神,紧贴贵州省委对铜仁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定位,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建立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突出高质量、绿色化,注重协同性、承载度,提升保障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良好生态基础支撑下,铜仁市聚焦生态优势、激发生态活力、释放生态效能、转化生态价值,充分利用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游客数量实现连续多年井喷增长,力争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铜仁按照“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思路,以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为龙头,全力打造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乡村振兴产业带等重点项目,丰富“旅游+体育”和“旅游+康养”等旅游业态,奋力推进全市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乡村振兴产业带成为热门打卡地。
中南门古城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地处铜仁城最繁华的地段,四面环山,三江交汇,山、水、城和谐共生,是铜仁规模最大、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南门古城的城市功能、承载能力日益增强,是铜仁的教育基地、文化高地和旅游胜地。
今年8月,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铜仁乡村振兴产业带以惊艳彩虹路呈现在人们眼前,连接铜仁主城区和梵净山景区的乡村振兴产业带全长近70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的“最美马拉松赛道”全长43.5公里。同时也是全国首条综合性“智慧赛道”,乡村旅游、户外运动、康养娱乐、休闲度假、体育赛事将成为“一带”主要业态,必将带来全民健身新格局,形成山地户外赛事集群,户外运动目的地,开启体育旅游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为贵州省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贡献铜仁力量。
今年1至8月,全市接待国内游客4004.93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1272.28 万人次, 1至7月,我市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8亿元,排名全省第三位。
最近几年,我市坚持围绕“旅游+”,立足铜仁民族特色和山地特色,不断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重点做好“旅游+文化”“旅游+温泉”“旅游+农业”“旅游+体育”等文章,大力发展夜经济、步行街经济、乡村旅游、智慧旅游等,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效益,不断增加旅游产品新供给。目前,全市成功打造了生态旅游产品17个、康养旅游产品10个、科普研学产品14个、农旅观光产品13个、文旅融合产品24个、特色街区10个、乡村旅游产品341个。
近年来,铜仁市按照“一区五地”发展总体思路,坚持市级抓龙头品牌、区县抓精品景区、乡镇抓特色亮点,以构建环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为引领,不断推动“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山水相依、景田相望、农旅相生、文旅相融”的文化旅游发展新路。(张丹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