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龙兴村,只见村民张继请来亲朋好友一起帮忙插秧,大家卷起裤腿、挽起袖子,运秧苗、分秧苗、插秧苗,稻田里全是辛勤劳作的身影。
“今天我的亲戚朋友来帮我插秧,栽了有3亩,大概能够收3000斤水谷子,一年四季都不用买米吃。”张继说。
当天,笔者还看到,在该村81岁老人王秀英家的水田里,活跃着一抹抹动人的“红色”,他们卷起裤腿,有的耙田、有的施肥、有的插秧,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这是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正在帮助王秀英老人插秧。志愿者们得知老人家里缺乏劳力,于是前往田里帮助插秧。
“我今年栽3亩田,我老了,没有劳动力,速度慢,他们怕我家错过农时,就来帮助我家插秧,非常感谢他们。”王秀英说。
据了解,为保障水稻能够在最佳时节栽种,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在插秧初期就积极着手帮助解决农忙时节劳动力紧缺问题,让党旗飘扬在田坎上。
“这段时间正是栽秧的好时节,村里有些农户家里劳动力不足,我们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就下田帮他们栽秧。也是希望尽一点微薄之力,帮助他们把秧苗尽快栽下去,在秋季能够有一个好的收成。”龙兴村驻村第一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田健梅说。
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村民们干劲十足,他们分工合作,一株株葱郁的水稻秧苗整齐有序地被插入水田中,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很快在稻田里铺展开来,为稻田穿上了一件绿色的新装。大家辛勤耕耘,用劳动换取秋天的“金穗子”和“谷满仓”。
“水稻是我们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今年我们种植300多亩优质水稻,预计产量在30万斤。我们村还有自己的大米加工厂,收购农户的稻谷进行加工销售,带动群众增收。”龙兴村副主任张永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