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14536”要求,创建“和美土家·康养中界”品牌,围绕“聚焦一个主题、用好两大抓手、整合三股力量、搭建四种载体、开展五项行动、建好六个平台”思路,念好“三字经”,创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围绕“三个建设”强基固本
将阵地建设作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首要任务。按照“有办公场所、有工作队伍、有规范制度、有统一标识、有活动项目”的“五有”要求,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21”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即: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1个。根据各村基础条件划分为一级示范站、二级示范站和一般实践站三个等次推进。
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建立文明实践大讲堂22处、文体活动场所19处、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1个、农家书屋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科普服务基地(农业农村文化示范观光园)1个、民族团结创建示范产业园1个、就业服务基地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1个。
将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任务。坚持镇党委领导、各村(社区)党支部主导、社会参与、各方协同的原则,整合“驻(包)村干部、党员干部、春晖使者”三股力量,构建以“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1支志愿服务分队”的志愿服务队伍。
统筹协调上级帮扶单位、镇、村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村(社区)为单位,广泛组织各村(社区)村民积极参与,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目前,全镇有注册志愿者3800余人。
将网格建设作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机制。推行“多网合一”,优化整合镇域内现有的乡村振兴指挥体系、党建网格、综治政法网格等网格体系。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的原则和“扁平化”管理要求,在21个村(社区)划分92个网格,以地缘、人际关系为纽带,以10至15户为原则划分小网格,实现所有工作“一张网格托底、一个平台调度、一套体系保障”,确保“事在格中办、小事即刻办、大事限时办”。
围绕“三个引领”凝心聚力
以党建为引领,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以孙家社区为试点,建立以党支部为核心,以人大代表、志愿者、网格员、驻(包)村干部以及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等为一体的“一核多元”乡村服务体系,建立矛盾纠纷联调、村级经济发展共商、家风民风共建、人居环境共护制度,实施“红黑榜”制度,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同时,在石柱村探索建立“阳光雨”党群服务体系,形成一体化服务。
2022年,通过“一核多元”乡村服务体系,有效推进东西部帮扶协作工作。如今,孙家社区居民家庭关系更和睦,邻里关系更和谐,干群关系更和顺,人居环境更和美,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思想为引领,推动文明实践走深。以“走出去+请进来”模式开展宣传工作,精心策划“农旅小镇·康养中界”文军助力乡村振兴、“红色黔东”歌组走进水田等采访采风活动,邀请媒体开展深度报道、立体宣传,全年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主流媒体刊发稿件281篇(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康养中界”微信公众号发稿213篇(条),总阅读量14.2万人次,朋友圈转发量77757人次,让“小平台”发挥“大作用”,充分向外展示了中界良好的发展形象。
同时,经常性开展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演讲会”“故事会”“座谈会”等活动,召开“故事会”“座谈会”等10余次,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12期,组织收看“新时代大讲堂”11期,入户宣传覆盖全镇8000余人次,努力打通思想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文化为引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以“和美村寨”为工作目标,按照“红心”工作法,聚焦“三好四做五评”,以村民理事会为载体,组织农户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优秀网格员”等评比表彰活动。
以“同绘新图景·共赴新征程”为主题,举办了振兴杯篮球赛、先进典型人物评选表彰活动等迎新春系列活动。
目前,授予“全镇优秀志愿者”5人、“爱心企业(个人)”21个,评出镇级“好媳妇”“好婆婆”20余人、“文明家庭”10户。
围绕“三个重点”提质增效
抓实“志愿服务”品牌创建。创建“理论宣讲我来讲”“科技科普我同行”“守候健康我在岗”“留守人员我关心”“东西协作我助力”“你的成长我守候”“文明新风我先行”等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
特别是“守候健康我在岗”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组织驻(包)村干部、医疗队伍、党员、热心人士、大学生等志愿者参与,进村入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监控重点人员、过往人员登记、重点关卡把守、爱心资助等。
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有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入户发放宣传单、值班值守、捐献物资等,积极投身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服务群众达2万余人次,为抗击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
抓实“三大文化”传承保护。以“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三大文化为灵魂,以“两库两河一古寺”为核心,推进“农、旅、养生”一体化旅游区建设。投入资金4355万元,完成孙家园区生产观光步道路以及孙家社区、石柱村的温室大棚等项目建设,全面打造孙家、石柱、罗家寨、中界、皂角水、心齐等六个村(社区)东西部协作示范点;投资50万元启动实施孙家社区文化观光长廊,为孙家社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以“五个延续”机制进一步完善高峰村七里槽生态农业观光园、高峰生态养殖园等项目建设,成功申报高峰村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有效推进了高峰村农旅观光文化建设。同时,完成了天缘寺房屋维修,策划了本土红色文化采访采风活动,进一步唱响中界镇“文化品牌”。
抓实“美丽乡村”创建行动。按照“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和顺、环境美好、生态美丽、生活美满”目标,统筹推进孙家社区、石柱村、高峰村示范点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排乱流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建设行为,实施“最美庭院”创建行动,按照“村寨园林化、路旁林荫化、庭院花园化”标准,有序引导群众在村寨道路旁、公共休闲地、房前屋后种植花木、果树、药材,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肖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