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大路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党风带民风,培育好乡风”模式,坚持以乡风文明之“魂”引乡村振兴之“路”,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奋力谱写乡风文明“四新”篇章。
聚焦移风易俗,构建乡风文明新理念。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严格执行市、县精神文明办印发的《关于加大力度整治违规操办酒席的工作提示》,要求全镇干部职工带头签订《承诺书》,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情减负”,主动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引领者、宣传者,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推进全镇移风易俗工作起到模范示范作用;同时制定印发《大路镇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治理城乡居民操办酒席的公告》,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文明新风,持续整治农村大办升学宴、生日宴、生子宴等乱象;完善红白理事会制度,各村在党支部带领下组建了由村“两委”干部、乡贤群体和部分群众组成的红白理事会14个,根据本村实际共同细化红白喜事操办事宜,要求村民操办前主动向红白理事会报告操办事宜、时间地点、邀请人数及范围等相关情况,承诺遵守相关约定,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不良社会风气,让高价彩礼、人情泛滥、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不断焕发出乡村文明幸福新气象,奏响乡村振兴悦耳动听的乡风文明“幸福曲”。
聚焦环境整治,重塑乡风文明新面貌。坚持党建引领,瞄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制定《大路镇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落实“镇班子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工作机制,定村庄、定路段、定标准,将人居环境整治目标层层分解,稳扎稳打,扎实推进;设立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在各村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并配备专职保洁员负责全村的日常卫生清理,清理的垃圾再由专职垃圾清运员进行集中清运;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明确规定辖区所有住户都要包门前环境卫生、包门前整洁、包门前秩序,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号召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对村道沿线环境卫生、垃圾污水及沟渠的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引导村民树立“共建文明和谐美丽大路”的“主人翁”意识,共同营造“各人自扫门前雪,助管他人瓦上霜”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乡风文明“外在美”。
聚焦村民自治,开创乡风文明新格局。结合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坚持“依法依规,务实管用”的原则,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制度,创新探索“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五民”工作法,组织致富带头人、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人员以院坝会、小组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参与村级议事,激发群众主动参与村庄建设治理活力,构建村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根据村情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村内治安、乡邻关系、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纳入修订内容,全面开展“道德红黑榜”“平安家庭”“文明村寨”等评议活动,扎实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通过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强化群众文明自律意识,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实现从“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的转变。截至目前,14个村已全部完成了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一约四会”的覆盖率达到100%。
聚焦志愿服务,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大路镇紧紧围绕“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目标,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5支,以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开展关爱老人、环境整治、普法宣传、助力春耕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大力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立足群众实际需求,开展上门为群众送药、送物、送米面、疏通管道、维修灯泡等实践活动2000余次,获得群众一致好评,真正做到与群众“零距离”,不断提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能力,促进乡风文明入脑入心入行。截至目前,全镇已实名注册志愿者达3000人以上,开展各类志愿服务3000余次,惠及群众4000余人。(胡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