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江县复兴镇坚持以提升党建质量为重点,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主线,坚持“强肉牛、扩坝区”发展思路,探索“五聚焦五带动”工作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聚焦基层基础,带动队伍强起来。抓规范强组织,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力巩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申报“全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1个,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个,组建非公党支部4个。抓队伍强管理,配强“带头人”,“下深水”挖掘村两委班子126人,“换血”比例达75%,实现学历、年龄的“一升一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择优发展党员12名,排查出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14个,着力建造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抓监督强考核,精准选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52名,优化考核“指挥棒”,将绩效与工作实绩挂钩,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人才保障。
聚焦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富起来。粮食安全抓紧抓实,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认真贯彻县委粮食生产部署要求,打造稻油轮作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县级示范点各1个,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6万亩,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抗旱救灾,有效降低旱情影响,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肉牛产业提质增效,坚定“强肉牛”目标,紧扣建成肉牛产业发展重镇定位,大力实施“一个牛超市、一个牛市场、一个放牧场、一个牛草地、一杯鲜牛奶、一个牛节日”肉牛产业的“六个一”工程,依托皇氏奶牛、康泰肉牛等现代化高标准龙头企业带动,引进贵州牧康源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叶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肉牛养殖提供医疗、饲草等后勤服务,突破扩群增量瓶颈,新建2个肉牛养殖小区,带动全镇肉牛养殖1.2万头。多产融合成效显著,坚持“扩坝区”思路,高标准打造七星、明溪两个坝区烤烟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全市唯一省级烟叶科技成果转化园,带动全镇烤烟种植7000亩。2022年,全县烟叶产业现场会在复兴镇成功举办,有效带动花椒、茶叶、辣椒、饲草等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辣椒产量达6500吨,茶青采摘达172吨。“村社合一”激发活力,积极构建村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组织架构,采用“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和村干部,把党员和村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的“双向培养”模式,新培育致富能手8人,创建“六共”机制示范点2个。
聚焦生态保护,带动乡村美起来。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以“主题党日”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营造群众齐关注、共参与的良好氛围。扎实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摸排整改户厕问题57个,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全力巩固国家级文明卫生乡镇成果。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水域、山林日常巡查监管,开展植树造林和矿山修复,完成河堡、堰盆两个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集镇污水处理转化率达6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聚焦基层治理,带动乡村靓起来。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为抓手,大力推动“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基层治理的“铁三角”机制,搭建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协商议事平台,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6起。
聚焦文化繁荣,带动乡村活起来。强化资源整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整合农家书屋、村级活动广场等资源,开展政策宣讲、文艺展示等活动,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3个,把文化阵地延伸至群众家门口。强化志愿服务,按照“群众有什么需求,我们就设计什么项目”的服务理念,创新设计志愿服务项目65个。面对持续高温引发的旱情,迅速组建30支党员干部抗旱先锋队,为群众送水32场次,抢收农作物2600余亩。强化融合推动,将文明创建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载体,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尚。成立红白理事会志愿服务队、滥办酒席纠风志愿服务队等11支队伍,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思想侵蚀;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评选“优秀乡村医生”“优秀乡村教师”“好婆婆”“好媳妇”各3名,推动全镇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复兴镇党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