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多举措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2022/08/30    来源:铜仁智慧党建云     点击:1452   

近年来,铜仁市沿河自治县始终坚持“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总体目标,推深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践行新风尚、传播正能量,着力构筑群众愿意去、经常去、乐于去的“文明家园”。

1661760041487_1_副本.jpg

守正创新

在提升工作质量上下功夫

建立制度机制。构建县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建设试点刚性调度的工作机制,出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探索建立沿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发展基金,以财政基金为种子,吸引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拓宽文明实践资金来源渠道,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

构建文明矩阵。持续完善中心统筹、乡镇(街道)所指导、村(社区)级站实施的工作体系,逐步深化拓展23个乡镇(街道)实践所、446个村(社区)实践站建设,形成“中心+所+站点(平台基地)”的三级多点文明实践矩阵。

加强党建引领。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五项工作任务,以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为政治引领,以“善行沿河·和美土家”志愿服务品牌为载体,以党支部“主题党日”、党员志愿者带头“进庭院”为抓手,精准对接群众现实需求,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党建同频共振。

1661760090831_2_副本.jpg

凝心聚力

在提升工作质量上下功夫

标准化整合阵地资源。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强化县文明实践中心职能,明确党校、党员活动室、新市民讲习所、“宣传凝心·统战聚力”学习大讲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图书馆等组织的工作任务,按照文明实践“七有”标准,配套完善阵地建设。

规范化整合队伍资源。建成1个县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23个乡镇(街道)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446个村(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队的组织体系,围绕“善行沿河·和美土家”,持续提升“理论宣传我来讲”“爱心来敲门”“希望小课堂”等特色志愿服务。目前,全县登记在册文明实践志愿者为6.93万余人,志愿服务时长为255万小时,服务群众超20万人次。

集约化整合项目资源。充分发挥中心、所两级文明实践“项目库”整合功能,系统筛选集约同类服务项目,把“宣传宣讲、卫生健康、科技科普、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健身体育”等活动“组合”“打包”,推动同类项目有序下沉、服务群众。

着眼当下

在满足群众需求处下功夫

聚焦农民群众教育难问题。通过新市民讲习所、乡村院坝会、土家花灯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好、把惠民政策讲解好、把群众美好生活演好,真正让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增强群众性自我教育质效。

聚焦农民群众组织难问题。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文明实践活动落脚点,充分利用清明、端午、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策划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文明实践活动。依托“善行沿河·和美土家”志愿服务品牌,结合群众需要,提供“菜单式”文化服务,带动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

聚焦志愿服务常态难问题。吸引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拓宽文明实践资金来源渠道,深入开展“文明实践进万家”活动,由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分级“配菜”,把文明实践各项工作设计成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王小兵)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