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时柚花飘香,夏至柚林青翠,秋冬柚果累累。近年来,万山区黄道乡始终坚持党建领航,不断探索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在“柚”上做文章,打造“政策宣讲、生态环保、文艺宣传、农技推广、乡风文明、社会治理、卫生健康”7支志愿服务队伍,唱响“柚乡见·七见乡约”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促山水家业喜安康。
一见山,政策清风拂山乡。整合党建资源,以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为“主力军”,成立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将服务延伸至村民小组、群众家中、田间地头、产业基地,通过“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村组夜谈”、院坝会、群众会等载体,会场与现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群众开展“干群话发展”“党员传精神”“专家谈农技”等志愿活动,用“地方话”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让党的声音和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扎根”群众心头。今年以来,共开展政策宣讲50余场次。
二见水,环保江河碧水长。仲夏时节,黄道乡便水溪河丹阳段,青山含黛、绿树成荫、碧水荡漾,村民或欣赏美景、或跑步健身、或沿岸散步,这幅水清河畅人和景美的美好图景离不开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的辛苦付出。今年以来,黄道乡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动员乡村河长、“河管家”等加入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壮大“河湖卫士”队伍,常态化组织开展“相约周五·护一河碧水”活动,让“一河碧水,两岸青山”成为常态。截至目前,共开展河道整治提升活动10余次。
三见家,文化鼟锣千家旺。鼟锣文化遗产凝聚着侗家儿女记忆,加强鼟锣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是黄道乡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新形势、新理念、新要求、新使命。以丹阳村瓦寨传统村落、刘家祠堂、村文化广场为主阵地,将鼟锣文化与志愿服务结合,多形式、多途径推进鼟锣文化遗产大众化,打响“鼟锣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今年以来,组织和动员鼟锣文化传承人、爱好者加入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伍,创新开展鼟锣“唱”政策、鼟锣“讲”反诈、鼟锣“庆”佳节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次。
四见业,科技兴农产业昌。黄道乡田坪村500亩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坝区,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黄道乡丹阳村505亩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丝瓜、黄瓜、西红柿上演“丰收美景”;1.2万亩香柚林里,无人机喷洒农药……党政搭台、科技赋能、志愿助力,智慧农业扎根田间地头。“土专家”“田秀才”、农技干部、致富带头人是农技推广志愿服务队的“骨干力量”,宣传惠农政策、讲解农机使用注意事项、现场指导农作物栽种和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指导群众操作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等农机装备,全力护航粮食丰收。
五见喜,乡风文明欢喜来。2020年11月,黄道乡田坪村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荣誉的背后满载着1.6万黄道群众、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执着奉献,激励着全乡干部群众笃定前行,续写乡风文明华章。全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1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统筹整合农家书屋、道德讲堂、文化广场等资源,不断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关心关爱留守未成年人,政策宣讲、庭院清洁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接二连三”上演,“道德榜”“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环境大比武”等争先创优评选活动“接踵而来”,滥办酒席、封建迷信等专项整治“锲而不舍”,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红白喜事会“一约四会”约出“新风尚”,实现“面子”美的同时,“里子”更美。
六见安,齐抓共管保安全。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整合乡道安办、综治办、派出所等职能站所和群众志愿者成立社会治理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志愿者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护学”“路检路查”“安全生产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寨、进校园、进家庭”等安全生产领域专项行动,通过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和勇于担当,带动一批人,影响一群人,积极投身各项志愿服务,争做平安家园的参与者、支持者、维护者,携手巩固提升平安乡镇创建成果。
七见康,卫生护理助康养。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让村民享受实实在在的健康服务,着力提高群众防病治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是卫生健康志愿服务队的初衷。配合市、区、乡三级医疗机构送医进村,全覆盖摸排有就医需求的群众并组织动员其就近问诊,搭建医疗机构和群众之间的“桥梁”,让视力检查、B超、心脏检查、血压测量等义诊活动惠及群众。同时,针对行动不便的群众,志愿们配合乡卫生院开展送医上门、健康知识宣传等,确保全民健康路上“不落一人”。截至目前,已服务有需要的群众2000余人。(杨雄 姜谢 王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