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时,娃总抱着手机电视不放,出门又怕他偷偷往河边跑,一颗心整天悬在嗓子眼。如今把孩子送到这儿,看他学得带劲、玩得开心,我们总算能松口气了!”望着托管班里和伙伴们笑作一团的儿子,村民杜大姐的话语里,藏着无数家长的同款安心。
暑期至,乡村孩子的看护与成长,成了不少家庭的“甜蜜烦恼”。为解这份忧愁,思南县巧聚各方力量,以“志愿同仁·情满乌江·夏日防溺”为纽带,精心编织出一张暑期公益托管的“温暖网”。在枫芸乡,两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携青春朝气而来,两名关工委退休老干部带岁月沉淀而至,4名乡镇干部怀乡土深情加入——这支“跨界组合”的教师队伍,为32名中小学生搭起了一处安全有守护、成长有收获、快乐不打烊的暑期乐园。
这抹“混搭”的亮色,正是“暖心班”最动人的底色。年轻志愿者是课堂的“活力引擎”,用新视角讲知识、以巧创意设活动,让学习变成有趣的探索;乡镇干部化身“全能管家”,既能蹲下身调解孩子间的小摩擦,也能坐下来手把手辅导作业,熟门熟路的模样里满是对乡邻的牵挂;退休老干部则是“精神灯塔”,把大半辈子的人生智慧揉进家风故事,在孩子们心里播撒下感恩、责任与尊重的种子。他们用日复一日的细致守护,为孩子们撑起隐形的保护伞,让家长的“心头事”成了“放心事”。
老干部的守护,总带着时光酿出的醇厚。70多岁的张天才老人,退休前是乡里的“老黄牛”,如今成了“暖心班”的“常驻故事员”。他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讲起过去的事,讲到动情处,便拉着孩子们的小手比划;课间闲不住,戴着老花镜在角落拾掇散落的文具,铅笔尖削得整整齐齐,橡皮擦摆得像列队的小兵。有家长来接孩子时撞见这一幕,打趣道:“张主席,您这细致劲儿,比管公章还认真!”老人摆摆手笑答:“娃的习惯得从小掰扯,一点一滴才养得正呢。”
志愿者们化身“学业向导”,难题前耐心点拨,方法上倾囊相授,陪着孩子们养成好习惯。精心设计的“4+N”特色课程里,防溺水知识藏在情景剧里,交通安全常识融进小游戏中,让孩子们在笑闹间把安全刻进心里,在探索中把知识装进脑海。
孩子们的笑脸,是最鲜活的答卷。清晨的点名带着仪式感,午后的道别裹着欢笑声,每个环节都藏着“暖心班”对安全的执着、对责任的坚守。在这里,手机被画笔和书本取代,危险水域远了,知识的海洋近了;孤单的“小宅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主动分享、踊跃参与的“小大人”。有个孩子在作文里写道:“这个暑假像颗甜甜的糖——我交了一堆好朋友,学到了课本外的神奇知识,张爷爷的故事比动画片还好看!”
多元力量拧成一股绳,一个“暖心班”暖了百家心。当“志愿红”的热忱、“银发辉”的智慧与“干部情”的担当在乡野间相遇,便点亮了破解暑期看护难题的星光。这不止是一间托管教室,更是一处汇聚关爱、激活乡土力量、守护童年梦想的温暖港湾。它用实打实的行动证明:只要捧着真心、带着真情、使出真劲,乡村孩子的暑假,照样能盛满安全的甜、成长的香、快乐的光。这束光,正照亮更多乡村娃的夏天,也映照着基层治理里最动人的民生温度。( 阮进勇 邓连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