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铜仁2025-2026梵净山足球联赛(简称“梵超”)在梵净山脚下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体育场吹响开赛哨音,这场计划从秋踢到冬的全民狂欢赛事将足球运动与梵净山的自然风光深度融合,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深融入赛事的每一个环节,成为铜仁市体育赋能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
绿色赋能赛事基底,打破体育赛事与自然生态的割裂感。区别于传统赛事依赖人工场馆、与自然割裂的办赛逻辑,“梵超”突破“固定场馆办赛”的传统模式,将赛场直接嵌入铜仁的生态肌理之中。10个区县的“全域主场”均选址于自然禀赋优越的地方,如梵净山脚下的印江体育场、临近湿地公园的碧江赛场、背靠山林的松桃主场、毗邻乌江的思南三中足球场......每块场地都拥有超高浓度的负氧离子,成为天然的竞技赛场,让球员在比赛中尽享清新空气,使观众在观赛时沉浸于山林绿意。这种“把赛场搬进大自然”的做法,不仅省去了大规模新建场馆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更以生态底色赋予赛事“最氧足球”的独特标签,使绿色从“附加理念”变为赛事“天然属性”。
绿色理念的落地,贯穿赛事运营的全链条细节。“梵超”以“节俭办赛”为原则,构建了“低碳办赛”的完整闭环:在赛事保障上,工作人员与裁判团队优先选用新能源车辆通勤,在赛场周边设置共享自行车停放点,引导观众绿色出行;在物资使用上,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宣传物料;在现场管理上,每个看台均设置分类垃圾桶,安排志愿者引导观众垃圾分类投放,赛事结束后及时对场地进行生态修复,确保“赛事落幕,场地如初”。这些具体举措,让绿色不再是口号,而是贯穿“出行—物资—管理”的可落地行动,为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体育赋能绿色发展的深层价值,在于实现生态理念与经济效益的双向转化。“梵超”打破了“体育赛事仅聚焦竞技”的传统局限,将绿色理念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生态动能”,每个主场都同步搭建生态产品展示窗口:印江翠峰茶、碧江抹茶精酿啤酒、江口抹茶、思南陈薯粉、玉屏山茶油......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态产品,通过赛事平台获得了更广阔的曝光空间,这种“赛事引流—生态展示—产品消费”的模式,既通过赛事向外界传递了铜仁绿色发展的决心,又以体育热度带动了生态产品的销售,实现了“绿色理念传播”与“生态经济增收”的双向赋能,推动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入人心。
从赛事场地选址的生态考量,到运营环节的低碳实践,再到生态产品的价值延伸,“梵超”构建了“生态为核、体育为桥、发展为果”的完整体系,既以独特的绿色属性树立了赛事品牌,更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协同共进”,为铜仁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注入活力。(万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