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以建章立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2025/08/01    来源:微铜仁     点击:398   

“张大哥,您看这是新定的补贴发放流程,每月5日前准时到账,明细就贴在公告栏。”铜仁市碧江区正光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支俊林递过整改告知单时,指尖在“双人核对”条款上顿了顿。他桌上的《整改事项销号表》已划掉12个红圈,每个红圈旁都记着居民的反馈:“到账及时”“清楚明白”。

这个温暖的服务场景背后,是一套刚性的制度保障。此前,社区出现了上万违规资金发放的漏洞。分管社会事务办的正光街道政协联络组主任黄冬英带着社区干部重新梳理流程,不仅定下“每周查3个社区”的规矩,更是创新建起“双人核对、限时到账”制度。“现在路过公告栏,常看到老人对着明细点头,这才是群众要的‘放心’。”黄冬英说。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以来,铜仁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将学习教育与建章立制紧密结合,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效能提升、压实责任链条,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在规范公务行为方面,万山区打出制度“组合拳”。“以前个别干部出差‘绕道’景区,现在差旅审批单必须附上会议通知或考察方案,报销时还要核对行程轨迹。”近日,在万山区财务培训会上,区财政局工作人员详细解读了最新修改完善的《万山区党政机关差旅费实施办法》。该区还针对有的部门铺张浪费"三公"经费问题,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处级领导干部有关服务保障工作的措施》等文件,推动各党政机关深化节约型机关建设,今年区级专项经费预算数为1.96亿元,同比下降6.1%。

松桃苗族自治县的改革实践同样成效显著。该县聚焦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出台《松桃苗族自治县制发文件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审核制度》等,采取严控发文、会议数量、整合督查计划、整治“表外表”等措施,将“应减之负”减下去,把“应尽之责”担起来。一组数据印证成效:目前全县发文、开会数量同比减少21%、31%,整合督查计划15项,整治“表外表”问题14个。

目前,全市共研究出台《铜仁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实施细则》《铜仁市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评估实施细则(暂行)》《铜仁市规范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酒席管理办法》等面向全市的制度机制11项,制定《铜仁市检察机关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行为规范七条规定》等面向行业系统的制度机制93项,推动各单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498余项,构建起覆盖市、县、乡三级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这些制度既瞄准“四风”问题新表现,又立足基层实际需求,形成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氛围更好更浓。

制度建设贵在坚持,难在长效。下一步,铜仁市将持续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在制度执行上再发力,在监督检查上再强化,以建章立制促常治长效,为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高质量发展环境提供坚实保障,让作风建设真正成为推动铜仁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杨巧丽 李猛)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