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铜仁茶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阳光慷慨地洒满每一寸土地,透过层层叠叠的茶树叶片,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掀起阵阵绿浪。
走进贵州印江梵净汇浦生态茶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正不知疲倦地运转着,发出规律而有力的声响,工人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今年春季,45吨碾茶从这里诞生,创造出500余万元的产值,同比翻了4番。传统茶园转型后,亩均收益提升50%以上的变化,在印江沙子坡镇茶农的账本上清晰可见——合作前,茶园产值约3000元/亩;改造为碾茶茶园后,产值近6000元/亩,数字的跳跃间,是生活品质的提升。
“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积极融入全市抹茶产业发展大局中,方能打破发展瓶颈、实现新的跨越。”贵州印江梵净汇浦生态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向瑜说道,公司明确了“聚焦碾茶、服务抹茶”的转型路径,突出做好抹茶基地和碾茶生产环节。
为了夯实抹茶基地根基,该公司在市县主管部门和贵茶集团提供全套碾茶生产标准与技术指导下,优化遮阴管理、蒸青工艺等生产环节,引进建成大功率碾茶生产线,推动设备转型升级,实现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双重提升。
一直以来,铜仁在碾茶产业的根基打造上不遗余力,优选生态环境优、管理佳、连片集中的茶区,推进宜机化提质改造,推广高效种植技术,高起点建设抹茶原料基地,同时改造低产茶园,推广绿色防控、机械化管理、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先进技术,打造出一批高产、高效、优质的原料基地,推动基地提质增效。目前,全市抹茶基地总面积已达8.5万亩,为产业发展筑牢了基石。
“当前,公司正在生产加工夏碾茶,已经实现产量37吨、产值330万元。”向瑜介绍道,实践证明抹茶产业是一项能够让“绿叶变金粉”的新兴产业。他们公司以“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茶农(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编织出一张致富网,覆盖527户茶农,提供600余个季节性岗位,带动户均年增收5000余元。
德江县通过确定碾茶、白茶“双品”战略和“强基础、提效益、育主体、强品牌”发展思路,专班专人推进碾茶生产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目前,该县建成标准化碾茶基地1.2万亩,碾茶基地亩产可达800斤。
“我们鼓励碾茶生产企业进行设备更新,集中打造了煎茶碾茶加工园区,引入最新碾茶自动化生产线10条,加工能力、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德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慧说道,目前全县碾茶生产线达20条(在建3条),春季碾茶产量92吨,预计全年产量160吨,为2024年产量的5倍。
碾茶是抹茶的“芯片”,是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德江县煎茶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贵州茗芽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打造自身“壹沐茶”品牌前提下,新增碾茶生产线,拓展产业链,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们除了煎茶的1500亩茶园,还在松桃打造了1200亩茶叶基地,核心就是为碾茶提供优质原料,眼下也正忙着加工碾茶,这为周边群众带来了不少就业岗位。”贵州茗芽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军说,德江县贴心的政务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极大便利,也给他们长期在此发展吃下“定心丸”。
碾茶正在成为“绿叶变金粉”的产业新引擎、致富活力源。铜仁碾茶产业覆盖7个产茶重点县、34个种茶乡镇,带动44家碾茶企业和11万茶农,在“集团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下,今年碾茶茶青收购价每公斤提高1元至8元,让茶企、茶农亩均增收400元以上,实现了多方共赢。今年上半年,铜仁实现碾茶产量1300吨、抹茶产量820吨,抹茶产值达2.3亿元。
坚实的碾茶产业孕育出丰硕的抹茶成果,目前铜仁已开发抹茶及衍生产品58个,畅销国内30多个城市、出口43个国家和地区,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从印江的企业到德江的实践,再到整个铜仁的布局,碾茶这颗“绿叶变金粉”的种子,已在黔东大地上扎根、发芽、茁壮成长。它不仅是产业振兴的新引擎,更是百姓致富的活力源,未来必将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书写出更加璀璨的篇章,让铜仁的茶香飘向更远的地方!(王浩 胡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