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多举措筑牢防汛防灾“安全网”
2025/07/23    来源:天眼新闻客户端     点击:330   

7月22日,记者从铜仁市2025年防汛防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防汛防灾形势,该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压紧压实防汛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推动预警叫应措施落实,全力做好应急准备,强化应急指挥调度,多举措筑牢防汛防灾“安全网”,有效防范化解灾害风险,成功应对13轮强降雨天气过程,没有因灾造成人员伤亡,并现场通报了全市2025年防汛防灾工作开展情况。

微信图片_20250723104006.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

拧紧防汛责任链条。铜仁市防指针对汛期灾害风险防范,制定印发年度工作要点和防汛抗旱工作十条措施,对防汛抗旱各环节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全市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防灾责任制,健全完善市、县、乡、村、组防汛包片帮扶责任体系,更新落实水库水电站、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部位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9400余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闭环。

抓好隐患排查整治。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关口前移,聚焦水库电站、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易涝地带、在建涉水工程、旅游景区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今年以来,共排查各类风险隐患1797处,已整治1777条,对暂时无法完成整改的,均落实了应急度汛措施。加强对全市极高风险、高风险点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的风险管控,明确专人负责巡查值守、转移避险等工作。

落实预警叫应措施。研究制定《铜仁市灾害性天气预警叫应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预警叫应职责及各环节流程,推动落实预警、叫应、行动、反馈、核实工作闭环。各级各类责任人坚守岗位,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变化,滚动发布暴雨、洪水、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应急广播等多种方式“点对点”叫应防汛责任人、重点部位巡查员和受威胁群众。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启动防汛应急响应53次,发布预警叫应提示信息5.4万余条次。

抓牢群众转移避险。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天气、雨情、水情变化,科学会商研判灾害发展趋势。强降雨期间,加强对暴雨落区水库电站、山塘、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危险区等高风险区域的指挥调度,指导基层落实处置措施。基层干部和网格员迅速行动,坚决执行“三个紧急撤离”和“四个一律”要求,一旦发现险情,按照预定路线和安置点,及时有序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今年以来,全市组织受威胁群众7480人实施转移避险,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修订完善各类防汛抗旱应急预案498个,组织开展实战演练630场次,组织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斜坡和各村(社区)应急指挥终端6215名责任人员参与市级预警叫应演练。储备抽水泵、冲锋舟、发电机等防汛抗旱物资装备8.06万件(套),并根据灾害特点在重点区域前置。组建乡镇应急救援队伍181支,统筹协调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时刻保持应急战备状态。同时做好“三断”条件下的应急通信保障,全市配备卫星电话254台、对讲机1320台、灾害现场移动监测器74台,有效保障通信畅通,全力做好突发灾害应急处置准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抓实防汛防灾督导。落实市、县、乡、村四级防汛包保责任制,由市领导带队,市级10个督导组下沉一线,对责任落实、预警叫应、转移避险准备等情况进行常态化督导检查。强降雨期间,市、县、乡三级包保领导到预报有暴雨、大暴雨的地区开展防汛防灾工作指导。今年以来,成功避让地质灾害险情2起,涉及4户11人,有效避免人员伤亡事件发生。

下一步,铜仁市将持续抓实抓细各项防范应对措施。一是抓好汛期强降雨防范应对“五有”工作机制落实,密切跟踪天气变化,加密监测预报频次,提升短临预警精准度,强化部门联合会商,科学研判风险,及时开展预警叫应,落实管控措施。二是紧盯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突出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水库安全度汛、旅游景区、施工工地和外来人员等的安全管理。三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抢险救援队伍备勤和物资装备调配,优化应急指挥调度流程,高效应对险情灾情。四是统筹推进抗旱保供,抓住降雨有利时机,科学蓄水保水,加强供水、灌溉设施检修维护,优化水资源调度,全力保障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五是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和应急演练,提升干部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尹洁)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