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城市更新赋新能 民生福祉节节高
2025/07/16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点击:459   

黔东大地的脉搏里,跳动着城市更新的活力。老旧小区卸下岁月尘埃展露新颜,街角"口袋公园"藏着四季闲趣,锦江畔的步道串起山水与欢歌……铜仁,这座温润的小城正以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幸福,让"宜居宜业宜游"的愿景照进日常,每一步行走都能撞见民生福祉拔节生长的模样。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近年来,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锚定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在细微处精雕细琢,推动城市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加速转换,让城市功能更完善、品质更卓越、环境更宜人。

口袋公园:方寸天地里的民生暖意

谢桥街道蔬菜园旁的休闲广场上,家长们陪着孩子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特色文化座椅上闲话家常,阳光透过遮阳棚洒下斑驳光影——这片由城市边角地“变身”而来的“口袋公园”,如今成了全龄段共享的欢乐空间。“这边绿化做得好,还有不少健身器材和小孩的游乐设施,平时来散散步舒坦得很,带娃玩也方便!”市民刘开科的赞叹,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见缝插绿,让市民出门见绿、转角遇景。”万山区园林所工作人员刘大治介绍,当地通过科学规划,在空闲地嵌入花圃、石凳、儿童设施,让“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从憧憬变成了日常。如今,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如繁星般点缀街头,把民生的暖意悄悄装进了市民的“家门口”。

老旧小区改造: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跨越

“以前路窄棚多,夏天蛇鼠乱窜、臭味熏天,现在路宽灯亮、停车有序,简直像换了个新家!”在玉屏侗族自治县铁路老家属区住了50年的张琼英,说起小区的变化,眼里满是激动。

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玉屏铁路老家属区,曾是铁路职工的安居港湾。可随着时光流转,片区渐渐显露出房屋老化、公共设施缺失、排水管网堵塞、环境杂乱、消防通道不畅等问题,安全隐患也接踵而至。

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质,2024年,玉屏侗族自治县向上争取1525万元补助资金,对该家属区的雨污水管网、危旧房屋、建筑立面、室外道路、附属景观、消防和弱电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全面改造,为662户住户解决了居住环境的“老大难”。

更让老年居民暖心的是“电梯福利”。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街道星月湾小区的黄见英,再也不用为爬楼梯犯愁:“政府牵头开了好多回坝坝会,听意见、解难题,现在出门抬脚就上电梯!”为破解加装电梯的“梗阻”,当地多部门联动,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凝聚共识,摸索出一套可复制的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个老旧小区加装31台电梯,切实解决了老年人、行动不便群体的出行难题。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聚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2019年至2025年,计划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97个、涉及116334户。截至目前,已有211个小区完成改造,惠及居民99717户,让更多“老社区”焕发了“年轻态”。

沿江步道:山水间铺就幸福跑道

傍晚的锦江畔,花果山桥头至金滩的沿江步道上热闹非凡。市民王先生散步时感慨:“雨天来这儿透透气,一边锻炼一边赏景,一天的疲惫都跑光了。”这条串联起青山绿水的步道,成为了市民散步休闲、慢跑运动的好去处。

如今,我市已建成沿江步道97.67公里,景观长廊、木栈道与河道相映成趣,健身器械、绿化景观融入自然,让户外锻炼和亲近山水成了绝配。正在建设的碧江区清水桥至南岳清水湾步道,投资2673万元,将建成2160米的生态廊道,新增儿童活动区、悬挑平台等设施,未来这里又将成为一处“山水相依、步步皆景”的民生乐园。


从街角公园到老旧小区,从滨江步道到城市肌理,我市的城市更新始终贴着民心走。如今,这座城市的历史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愈发彰显,正以更优的品质、更暖的温度,让“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承诺扎下根、开成花,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熊丽娟)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