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山区仁山街道聚焦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标,围绕“五抓五促”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提质扩面、提档升级。
抓责任落实,促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保障。仁山街道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由仁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所长,副书记任副所长,组宣统委员任主任,各联系村(社区)领导干部为成员的组织架构体系,下设仁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推进、活动开展和资料收集,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同时,建立“三事分流”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机制,即支持公家事、商议大家事、做好自家事。在开展志愿服务中,对车辆乱停乱放、噪音(广场舞)扰民、占道经营等群众反映问题的党政管理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仁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对接职能部门(单位)、涉及单位和群众,邀请多方共同参与解决,进一步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水平。
抓阵地融合,促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载体。仁山街道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公室,以新时代市民讲习所为阵地,设置多功能文明实践培训室、志愿服务活动室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室等;下辖6个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站,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春晖社等,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室等,及时更新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制度建设。
抓暖心服务,促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品牌。仁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创立了“情暖相助·德润仁山”志愿服务品牌,并结合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拟定每月开展“情暖相助·德润仁山”志愿服务品牌系列活动并进行公示。同时,围绕“三个代理”“五大服务”常态化开展关爱特殊群体、医疗救助、科普宣传、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在互帮互助中传递正能量,弘扬文明新风。
抓示范引领,促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方向。着力“带好头”,切实发挥干部表率示范作用。仁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成立之初,为发挥青年干部志愿服务示范引领作用,调动青年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探索推行了“红蓝”青年干部先锋队培养机制,将街道24名青年干部分为“红蓝”两支队伍,围绕志愿服务和实际工作,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工作为载体,采取队伍竞争模式,对按时按量完成志愿服务和交办工作的队伍奖励“旗帜”,每月进行一次评比,按照夺旗情况进行奖惩,并作为年底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提高青年干部参与工作的积极性;着力“作表率”,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仁山街道将辖区贵苑社区、开天村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并组织辖区6个村(社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大比武”活动,在交流学习中谈心得、找差距、补短板,进一步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不断增强和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抓工作方法,促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方向。仁山街道积极探索“123”工作法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1”即是开好一个群众会,把群众会开在群众家中、田间地头,用最朴实的语言宣传好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达到发动群众、凝聚群众的效果。“2”即是扎实建立“红”“黑”两张榜单,组织广大群众经常对好人好事评一评、对坏人坏事论一论,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向道德榜样学习。“3”即是抓好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六大重点任务”,以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注重创新活动形式,让参与志愿服务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二是坚持惠民利民。村(社区)“两委”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并主动公开具体事项,实行台账化和清单化管理,一人做好一件实事,深入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增进干群关系;三是坚持落实激励机制。由街道设立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池,按照一定比例对各村(社区)每年达到一定条件的志愿队伍、志愿项目、志愿者进行激励,切实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陈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