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松桃自治县多措并举开展理论宣讲 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2/06/14    来源:铜仁市精神文明办     点击:1582   

松桃苗族自治县扎实开展“双语”互补、“三堂”互融、“四+”互动、“五团”互促的“2345”理论宣讲系列活动,精心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宣讲万花筒,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01.jpg

    “双语”互补,课堂多彩,

  因地制宜破解领悟难问题

创新“苗汉双语”宣讲模式,选拔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的苗族干部、教师和寨老,走村入寨,采取“苗族干部宣讲”“苗族文字翻译”“苗族山歌演绎”等方式,召开院坝会、堂屋会、火坑会等,把党的好政策送到苗族同胞的心坎里。

02.jpg

    “三堂”互融,平台多维,

  因势利导破解覆盖难问题

深层次打造“线下大讲堂”,组织志愿者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现身说法;多形式优化“空中大课堂”,用好县乡村三级联动贯通的应急广播体系,开设《每日新事》精品栏目,搭建政策宣传、文明实践、科普教育的便民渠道;全方位拓展“线上大学堂”。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开设“我为松桃献一策”等8个专题专栏,累计播出音影视频2900余分钟、刊发图文稿件726条。

03.jpg

   “四+”互动,情景多元,

  因人而异破解共鸣难问题

组建“理论专家+省党代表”进厂区、“理论专家+道德模范”进社区、“理论专家+致富能手”进园区、“理论专家+名嘴解说”进景区4支理论宣讲二人组,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量身定制“主菜单”及“子菜单”,开展同台交互式宣讲,产生“1+1>2”的效果。

04.jpg

   “五团”互促,形式多样,

  因材施教破解融入难问题

领导干部组团示范,带头深入分管单位部门、联系乡镇(街道)宣讲1760余场次,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理论专家组团解读,深入教育、卫健、公安等行业系统“送课”268场次,让党的声音辐射到更多岗位;“五老”人员组团引领,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等“70后”“80后”,走进中小学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余热;志愿队伍组团实践,按照居所相邻、行业相近、人岗相宜的原则,为群众提供理论宣讲、政策咨询、送教上门等“点单”服务;文艺骨干组团送戏,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巡演,把大政事、大理论、大政策融入歌词、快板、舞蹈和小品当中,讲好苗乡故事,凝聚奋进力量。

05.jpg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