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苗族自治县着眼农村大舞台,以四大“载体”为文明实践添光环,有效营造了农村发展良好新风尚。
乡村振兴夜校培训载体“训”出好经验。大力推动“青年志愿者乡村振兴夜校”运行,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在农村建设让团员青年可以发光发热的场所,打造服务群众的家园载体,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宽团组织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能力。该县芭蕉社区青年志愿者乡村振兴夜校自开班以来,共聘请志愿者教师29名,开课20次,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芭蕉社区青年志愿者乡村振兴夜校采用“理论面授 现场实操”的方式开展“家禽畜牧防疫技术培训”课程,被作为重点案例在全市推广运用。
新时代讲习所志愿服务载体“讲”出好声音。依托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平台,开展“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等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深入挖掘富有乡村韵味的道德模范素材,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切实“讲”出好声音,有效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目前,该县共建设新时代讲习所508个,覆盖全县所有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宣讲5000余场次,参与干部群众达40万人次。
志愿服务自主创业载体“创”出好产业。“通过社团组织,教会我最大的就是‘回报’。”刚从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新闻专业毕业的返乡创业人员龙玲说。通过自主创业,龙玲“创”出了好产业,创建自己的摄影工作室,目前共有5人,建有公众号,发布摄影作品,通过朋友圈、QQ空间、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宣传自己。据龙玲介绍说:“最大的理想就是做松桃数一数二的摄影工作室,以期为社会解决一些就业问题,为家乡做一些实事。”大学生龙玲返乡创业,带领家乡群众致富,是世昌街道“春晖社”改革实践的一个生动样本。
“小手牵大手”志愿服务载体“牵”出好环境。制定活动方案,社团组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深入各社区参与召开社区群众动员会议,开展逐户上门走访活动,发放宣传画,向群众宣传环保理念,发动群众一起对社区脏乱差区域进行集中整治。短短1个月时间,社团出动百余人次,发放宣传画8000余张,在19个社区102个自然寨进行卫生集中整治,共组织发动社区群众800余人,开展活动25次,使社区内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