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朝刚:初心不变拔穷根
2022/07/15    来源:铜仁日报     点击:3260   

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是一个有着发展变迁历史的小山村。“青杠坝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青杠坝,红苕拌着酸菜下”,这句民谣是青杠坝村曾经的真实写照,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干旱缺水,坡多耕地少的典型喀斯特地貌,长期以来严重制约着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如今的青杠坝村已经撕掉贫困的“标签”走上了致富路。说到村子的变化,村民们都提到了同一个人,那就是青杠坝村党支部书记冷朝刚,他始终初心不改,一步一步地带领村民们把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

冷朝刚挖过煤矿,经营过百货店,做过粮食生意,在1998年成为了青杠坝村的“首富”。通过勤劳致富的冷朝刚,看着乡亲们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想起祖辈父辈未能改变的贫困现状,他立志要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走上致富路。1999年,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蒸蒸日上的生意,参加村干部竞选,当选为村主任,并于2004年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如何让青杠坝村的老百姓增收致富,是一大难题。为转变群众“生活靠种田,收入靠打工”的传统思想,冷朝刚带领村两委和六名党员,带头试种西瓜20亩,那年每亩增收近4000元,村民们也开始动了心。于是他立即组织部分群众代表,与村两委成员共同做群众工作,一家家解释,一户户动员,成功发动10余户村民统一发展50亩大蒜和辣椒,当年的收成很好,卖上了价钱,村民们真正尝到了“甜头”,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也渐渐开始发生了转变。

冷朝刚为了更好地因地制宜发展青杠坝村,他借鉴华西发展模式,结合产业发展规律,提出建立产业园区,组建产业协会,成立村办公司,走规模化发展模式,初步构成了“蛋鸡养殖,大蒜和油辣椒加工,森林山庄和劳务公司服务,绿化公司和蔬菜基地种植”的村级产业结构。冷朝刚提出推行实事办理承诺制度,让群众监督村两委工作,推行“党建引领、协会负责、村民自治、村约保障”的治村模式,同时修建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老人福利院、集中安置区、花园广场等。村民们说:“1999年他当上村干部后,就向我们承诺带领我们过上好日子。这么多年来,冷支书一直为村子想办法,带领我们搞发展,现在我们村的生活好起来了,人居环境也改善了。我们不仅喝上了自来水,跳上了广场舞,还住上了小洋楼。”

冷朝刚说:“我永远是青杠坝的儿子,做村干部就永远做群众的好干部,永远走共同的致富路。”2010年,冷朝刚被省政府授予“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被表彰为“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2021年2月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等。 (铜仁日报融媒体见习记者 王语昕)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