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师生正气 育祖国花朵 ——石阡县甘溪小学发展特色教育侧记
2015/11/11    来源:     点击:685   

  校运会上的“竹竿舞”
 


课堂上的欢笑

      
甘溪小学荣获2015年全市教育“先进集体”

甘溪小学地处石阡县甘溪仡佬族侗族乡街上三鑫小区,学校占地面积34402㎡,现有教学楼、少年宫、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师周转房各一幢,教学班级13个,教职工38人,在校学生人数493人,其中住校生387人。甘溪小学分别于2012年1月被评选为全国百所德育示范学校;2012年12月被县纪委和县教育局评为廉政文化校园“六个一”先进单位;2012年11月被评为石阡县廉政文化示范校;2012年度目标督导评估荣获二等级奖;2013年度目标督导评估荣获一等奖;2013年12月被评为县级“放心食堂”达村单位;2013年12月被评为“县级平安校园”单位; 2014年度目督导评估荣获三等奖;2014年度被县教育局评为“4+2”特色教育示范单位;2014年度被县教育局评为“工会组织先进单位”;2014年度被团县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大队”、“优秀少先队中队”、“全县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获。

  结合中央、省、市、县的管理要求,甘溪小学确定“一校一特色”活动,即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学校坚持“诚信尚礼、厚德博学”的办学校训;坚持“12345办学思想”,贯穿一条线,即向管理要质量。突出两个中心,即抓教育教学管理,抓师生队伍管理。狠抓三大工程,即培养名师工程,甘溪孩子当自强工程,学校整体搬迁工程。彰显四大特色,即国学经典教育,廉政文化进校园,弘扬红色革命传统文化,着力开展少年宫活动。促进五大提升,即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办学品味大幅提升,师生素质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较大提升,教师社会地位极大提升,坚定“让教师成长、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坚持教会学生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感恩”的育人目标;坚持“团结和谐、务实创新”的校风;坚持“爱生敬业、精益求精”的教风;坚持“勤学善思、立志成才”的学风,本着“用信心树师生正气,用良心育祖国花朵”的育人理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的,实现“换档加速,奋力拼搏”的发展态势,推动学校发展再创新高。

作为特色教育发展之路,该少年宫于2013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共开设了“琴棋书画”等21各活动兴趣小组,全校531名师生全员参与。学校利用实验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美术室和各班教室来开展少年宫活动,达到一室多用的效果。在活动的开展中,以“祖国好 家乡美”系列活动为主线,以少年宫活动为载体,努力推进“4+2”特色教育,着力打造红色文化、书香校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管理水平,为争创一流办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艰苦的教学环境中,全校师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更集全体教师之智慧,举全校教师之力量,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蓬勃发展、硕果累累!

——开展民风民俗文化“娃娃龙”进学校。为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激发小学生了解、学习民俗文化的兴趣,少年宫活动今年5月启动了民风民俗文化进甘小娃娃龙(草把龙)活动,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校主要从“娃娃龙”的起源、编制、喻义、活动的开展时间及给农村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好运等方面进行教育,让农村的民间民族文化扎根于每个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们从心灵上受到启发 ,陶冶孩子们的高尚情操。

——开展“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活动。学校以深化“五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诚心献给他人,爱心献给社会,信心留给自己)活动为载体,按照中央、省、市、县文明办要求,引导未成年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学习雷锋精神,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尤其是针对甘溪小学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多的情况下,学校认真开展“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活动,让大量的留守儿童树立了信心,同时他们也从如何养成良好的品德找到了方向,得到了质的提高。

——继续在全校开展“美德少年”评选工作。按照《关于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美德少年星级评选活动的通知》贵州省文明办文件要求,积极组织和动员广大未成年人参加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把参与活动的过程作为提升未成年人道德品质的过程,鼓励广大中小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通过逐级推荐,评选出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方面事迹真实、表现突出的美德少年,按照美德少年星级评选标准和星级内容要求,在学校广泛开展评选活动。今年甘溪小学评选出10名典型代表,同时将其中刘婷婷、陈敏两名同学纳入学校“积德榜”,冯异同学在2014、15年被石阡县文明办、教育局联合评为“十佳美德少年” 学校对三名学生进行大力宣传,使其在师生中真正做到树立典型的作用。 

——积极开展“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甘溪小学以班级为单位精心组织开展了“童心向党”歌咏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诵读中华经典以来,学生一是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范围增广;二是学习态度转变,学习积极性提高;三是个人道德品质和礼仪修养增强了;四是学习成绩稳步提高;五是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协助意识增强,交际能力提高。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真正让甘溪小学的学生达到了教育专家认为的“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

——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寄语活动。充分发挥网络新载体、新阵地作用,在全校学生中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十·一”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等活动。组织全校学生登陆相关网站签名寄语,抒发感想、增进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坚定心向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念。按照中央文明办《关于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要求,今年的3月26日至4月12日,学校组织未成年人登录中国文明网链接网站,参与网上祭拜,撰写感言体会。通过参加活动,引导他们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增强心向党的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精心组织清明扫墓活动。甘溪作为革命老区,于1934年10月的时候再肖克、任弼时等革命先烈的指挥下,在甘溪与国民政府地方武装发生了悲惨的遭遇战,为了缅怀在此次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一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以红色教育为主格调,国学经典教育、少年宫活动、道德讲堂教育、廉政文化渗透等为支撑,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二是学校每年清明节都要举行清明扫墓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全校师生在活动过程中,经讲解员详细地讲解了甘溪战役的经过。为孩子们讲革命战争故事,让大家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通过学生们从无数烈士身上及事例中,懂得了“祖国和人民的得益高于一切”,“听从祖国的召唤”。文化的打造及活动的开展,全校师生已经深深地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让他们更加牢记历史,用先烈的精神激励去学习,去工作,去奋斗,去成才,去创优,克服一切困难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以少年宫活动为载体,加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达到学生以趣促学的目的。少年宫活动开展至今,少年宫宣传工作已经深入每一位学生心里。校园内墙报宣传让学生更加了解少年宫。各辅导教师也尽职尽责,各项活动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学生是视野开阔了,兴趣和爱好也得到了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素养,有力的促进了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如:地方活动竹竿舞的风风火火、美术兴趣小组成员在素描绘画上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少年宫经典诵读小组参加市级诵读比赛被评为优秀,2014年4月初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全县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同时上半年在少年宫综合评比中被市文明办评为全市第二名、同时在今年上半年多次得到县精神文明办的肯定。

——开展向国旗敬礼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去年为了喜迎新中国65华诞,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主题活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内容的指示精神,以五爱为主要内容,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他们从爱父母、建设家乡做起,从爱生命爱学习、立志成才做起,从回报社会、报效祖国做起,在平凡小事、点滴细节上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浓厚爱国情感。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组织全体学生在网上面向国旗敬礼抒发感言为主要方式,健康向上、形象生动、真情实感地表达对新中国成立66周年的美好祝福,热情抒发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和谐富强的衷心祝愿,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推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生命、爱学习、爱父母、爱社会的美好道德情操。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同学们用心灵去感受,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者老师,朋友或者对手,快乐或者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凡事都先想着自己对父母缺少关心,对一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难以言表谢意,所以开展此活动唤起同学们的感恩之心,让同学们将自己的真实感情表达出来,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一生。同时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爱,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甘溪小学通过乡村少年宫为载体,以开展特色活动及“祖国好 家乡美”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以来,活动开展以来极大地推进了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减少了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自卑感、后进生的不上进行为。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的培养,展示了新时代小学生的风采,为抓好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和学校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锡乾   杨芳胜)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