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峨岭镇实验小学乡村少年宫自2014年落户该校以来,按照“坚持两个选择,落实三个保障,找准四个结合”的工作思路,切实落实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运行与管理。短短一年,该校乡村少年宫建设卓有成效.今年3月,铜仁市中小学“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该校启动,9月,贵州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培训会在该校举行。
坚持两个选择。该校根据方案,选择有价值、有可操作性的德育、艺术、科技、体育、综合五大类42个项目。其次,根据该校教师特长,实行教师选项目、项目选教师的双向选择模式,配备最优最强的辅导教师队伍,最终实现教师100%有辅导项目。
落实三个保障。经费保障,该校积极争取资金,完善项目建设。2014年资金到位后,学校采购设备、修缮活动室,共投入资金42.18万元。今年5月,印江县委、政府,县教育局高度重视该校少年宫建设,又投入近90万元资金改善校园环境,美化少年宫室内外文化建设。截止今年8月,共投入少年宫建设资金共227万元,为少年宫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培训保障,该校多次组织少年宫项目管理员和辅导教师赴遵义等地参观学习,吸取多所学校少年宫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同时,组织管理人员和辅导教师观看中央文明办制作的《少年宫专题片》,了解“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实施原则、特点,提升师生对此项目的知晓率。时间保障,该校确定上课期间,除周一外,其余四天课外活动1小时作为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时间,但对特长爱好突出实行全天候开放;在寒暑假、节假日及周末,面向社区其它学校留守学生及成人开放,提升社区群众的业余生活品位。
航空航模班
找准四个结合。与道德讲堂相结合,该校以道德讲堂为主阵地,以“诵读文化经典、争做美德少年”为目标。建设一校一总堂、一班一分堂,普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祖国好、家乡美”、“中国梦,我的梦”等主题系列活动,结合铜仁市“4+2”特色教育活动,开展“科技之春”、“运动之夏”、“感恩之秋”、“艺术之冬”等活动。与留守儿童管理相结合,该校充分利用少年宫阵地,开辟留守儿童活动娱乐天地。在“亲情小屋”,学生通过视频与远在广州、厦门等地的父母交流,缓解孩子对父母的亲情思念。在“语过添情”室,教师指导学生敢于“倾诉”、学会“减压”。少年宫活动对留守儿童实行“项目选择优先,活动时间放宽”的两优政策,确保100%的留守儿童参与活动。在节假日和寒暑假还对校外其它学校留守学生及社会人士开放,如图书、乒乓球、篮球场等。与传承地方文化相结合,该校利用少年宫平台,充分挖掘印江“书法之乡、名茶之乡,长寿之乡”文化资源,传承地方文化。开设土家摆手舞、京剧表演、茶艺展示、书法等民族民间文化项目。在挖掘、继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同时,更加注重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启动“2+5计划”,即让学生掌握2项特长,培养5项爱好。少年宫开设电子琴班、合唱班、朗诵班、乒乓球班、航天航空科技兴趣班等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供学生选择,达到学生参与率100%。与激励教师积极性相结合,该校把辅导教师工作量列入教师绩效、年度目标考核,与职称评聘挂钩,作为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全面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道德建堂
葫芦丝兴趣班
茶艺表演
印江自治县峨岭镇实验小学建校四年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先后获省“祖国好,家乡美”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奖,是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省级学科渗透法治教育示范校,市“4+2”特色教育工程试点校、市先进集体、市绿色学校,获县教育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学生舞蹈《欢乐的银铃》、《土家铜铃响叮当》获全国城区少年宫文艺展演大赛金奖,学校舞蹈队被省教育厅评为“贵州省优秀校园文化团队”。 (印江实验小学 杨维军 任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