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印江自治县的几所乡村少年宫学校,观看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也切实感受到了少年宫为农村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五彩斑斓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放飞梦想,快乐成长!
木黄民族小学展示他们的剪纸作品
留守儿童的“童年乐园”
“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 在杉树小学少年宫活动舞蹈室,十几名学生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孩子们的笑容就像他们手里的太阳花一样绽放着。
舞蹈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杨丹告诉笔者,参加跳舞兴趣小组的学生有50多人,为了更好的教学,她们两名辅导老师把学生分成了3个小组,轮流进行教学。
手工制作室里,孩子们剪的剪、折的折,一件件废旧品通过他们的小手制作,神奇般变成了一个个精致的工艺品。展览柜里,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孩子们的作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记录着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据了解,该校有学生400余名,85%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住校儿童,吃、住、学都在学校。结合这一特点,学校组建少年宫活动场所10处,课余时间进行开放。
这样,不但解决了留守儿童课后没地方去、没场所玩、没家长管的现实难题,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学生各类活动的参与率,成为了孩子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让他们在校园里又多一份乐趣。
木黄民族小学学生在表演《闪闪的红星》
革命老区孩子的“精神乐园”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在木黄民族小学舞蹈室里,20多名学生身着红军装,个个精神抖擞,展现着当年红二六军团在木黄胜利会师的情景。
木黄镇是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会师地,木黄镇民族小是全国100所红军希望小学之一。该校自2012年少年宫活动开展以来, 依托红色文化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少年宫”。
“在少年宫活动里,我们讲红军故事、唱红军歌、跳红军舞,让我们对红军的历史有了了解,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柳可鑫激动地说。
一直以来,该校始终坚持把特色兴趣组与大型活动、主题活动以及常规活动相结合,每年在“七·一”建党节、“一二·九”学生运动纪念日等这些纪念日,开展唱红歌、诵读红色经典等系列文艺节目,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同时,笔者还看到,在学校设置的少年宫宣传长廊、少年宫橱窗和少年宫希望亭里,随处可见狼牙山五壮士、遵义会议、秋收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图片,这些图片既传递着的革命精神,也让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教育了莘莘学子,校园成为了他们的精神乐园。
木黄民族小学学生在跳扇子舞
峨岭镇实验小学学生在练习电子琴
农村孩子的“快乐大本营”
“这些东西既有趣又新奇,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了像航天员叔叔一样,飞上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县实验学校航空航模活动室里,任南锦小朋友跟同学们一起摆弄着各种模型。他说,他一直很着迷飞机、轮船,而每次都只能是在电视上看到。
2011年9月,县实验学校乡村少年宫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当音乐、舞蹈、美术、手工、刺绣、科技等令孩子们眼花缭乱的兴趣活动“大餐”新鲜出炉时,孩子们兴奋不已,从此,少年宫成了他们最喜欢“快乐大本营”。
走进的县实验学校少年宫,美术室里,阳光、花朵、笑脸……在孩子们的笔下一一呈现,一幅幅画作透着童真童趣,引领着孩子们的向往与追求。
棋艺活动室里,一个个孩子托腮凝思,仿佛正在打开他们思维与睿智的阀门。
十字绣活动室里,小女孩们穿针引线动作娴熟,一幅幅作品在她们的手里变得栩栩如生。
经典诵读室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中华经典诗文,学生们读得朗朗上口,那声音犹如一首首动听的歌曲。
据了解,现在该校少年宫设置了心理咨询、亲情聊天、气象观测、标本制作、航空航模、电脑艺术设计等设备完善的32间功能活动教室。开设了德育类、科技类、体育类、综合类43个少年宫兴趣小组活动项目。
“我们按照乡村学校少年宫‘公益性、普及性、资源整合性’的三大原则,让90%以上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同时,我们始终坚持组织领导到位、激励机制到位、资金建设到位、活动项目到位,确保各项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副校长杨维军如是说。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少年宫活动中,该校根据实际,确定了上课期间周二、周四的课外活动时间为学生全员参与时间,特长爱好突出的学生可以全天性参与活动,每个寒暑假及周末向全校学生开放。
据了解,该县2011年启动乡村少年宫项目建设, 4年来共获得中国福利、体育彩票公益金200余万元,先后建成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共开设体育、艺术、科技、劳动实践等40多个兴趣项目,组建150个兴趣班,惠及1.2万余名农村孩子。
采访手记:不管是杉树小学留守儿童的“童年乐园”、木黄民族小学孩子的“精神乐园”,还是峨岭镇实验学校学生的“快乐大本营”,我们能肯定的是,在乡村少年宫活动里,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农村孩子的兴趣引导到了充满正能量的事情上来,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让他们更加团结、积极、阳光和充满朝气。”(涂显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