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县夹石镇乡村少年宫:留守儿童的“家”
2015/05/19    来源:     点击:660   

近年来,随着农村夫妻共同进城务工人数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沿河自治县夹石镇中学创办的乡村少年宫,就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让乡村学校少年宫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家”。

  夹石中学现有学生近3000人,其中寄宿学生1320人,留守儿童1670多人。以前,这些孩子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除了看电视,就只能与伙伴们东游西荡打发时间,少数家长想送孩子上课外辅导班,又怕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如今,乡村少年宫的开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学习、娱乐的平台,丰富了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成了孩子们的好去处。

该校九(4)班的冯琴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每年到过年时才回来一次。他们三姊妹一直与80岁的爷爷生活在一起,以前想念父母时,只有默默忍受。而现在,可以到学校少年宫的留守儿童之家办公室免费给父母打电话。每到课余时间,她还会来少年宫学习吹葫芦丝,现在吹得可好了。“我的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但我在学校却并不感到孤独,想他们了就可以到学校组织的留守儿童之家给他们打打电话还可以视频聊天呢,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参加了学校的少年宫组织的乐器班,陶冶了情操,还学到了艺术,学校是我的第二个家,我在这里感到非常的温暖。”冯琴美高兴地说。

 “父母不在家,学校是我家”,这是夹石中学开办少年宫的宗旨。除了给孩子们提供免费电话电脑与家长联系以外,同学们遇到生活或学习方面的困惑时,亲情聊天室的老师也会耐心地帮他们答疑解惑,道德讲堂也能从思想上净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的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都可以到这里来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一下,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让我很轻松地面对学习、生活。”七(2)班的鲁旭岁很腼腆地说。

“以前我对助人为乐的事情总是不以为然,但通过道德讲堂的学习,以及老师带领我们关爱孤寡老人,清扫街道,使我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重要,今后我在生活中要多做善事,多做好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八(1)班的彭艺迫不及待地补充道。

该校少年宫为留守儿童开辟了一个乐园,让远在外地务工的家长们不再担心孩子课余没事干、没人管。“ 我们孙子在这里面读书,成绩好,特别是少年宫教他们唱歌、跳舞,回家就做给我们看,孩子很懂事,在家还帮着做家务事,并且他爸爸妈妈回家过春节看到后,对孩子也很放心,我们作为爷爷,缺乏管理,他们在学校里全靠学校教育管理,我们都放心得很。”夹石中学学生家长罗胜清笑容满面。

夹石中学乡村少年宫成立于2013年,有活动场地600平方米。主要以上级拨款为主,学校出资为辅的方式筹集资金40余万元,依托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自少年宫开办以来,学校从校内选聘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兼任少年宫项目辅导教师,并组建了留守儿童之家、道德讲堂、亲情聊天室、音乐、美术、书法、象棋等11个兴趣小组,建立了管理制度,健全了工作考核考评机制,坚持利用每天下午课余两小时和双休日、节假日免费向全镇未成年人开放。

各活动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或潜质特长组班活动。教师因材施教,点对点,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在这里学会动脑动手,学会创新实践,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能力,有效填补了农村孩子校外教育的空白,满足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2014年该校学生在贵州省机器人比赛中获得冠军,蝴蝶标本制作获县级一等奖、市级二等奖等好成绩。

“我校少年宫主要以留守儿童之家、道德讲堂为主要阵地,同时还开设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课,自始至终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着工作,为我校的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寻找自信心,形成健康人格和提高社交能力的摇篮,使我们的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学校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夹石中学校长张晓峰说。(熊明巧)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