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思南县许家坝二小探究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新模式
2014/06/18    来源:     点击:448   

铜仁市思南县许家坝第二小学地处许家坝镇村集合部,是一所乡村中心寄宿制完小。该校有学生1448人。其中,住校生 688 人。自2012年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来,该校积极探索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理念、手段和方法,着力从整合资源,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引入民间艺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少年宫建设等,全力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塑造基地、文体活动乐园、社会实践技能培训综合体,让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在活动中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

一、整合教学资源,发挥平台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活动场所和教育资源,整合8间教室进行改造和装修,精心打造集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利用家长会、开放日等时间邀请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走进少年宫,参与少年宫活动,零距离接触少年宫的教育教学工作。把该校教师艺体类教师吸纳为少年宫辅导员,利用下午第三节课与少年宫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少年宫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参加美术、篮球、花灯等兴趣小组活动,搭建场地、器材、师资“三位一体”资源共享平台。

二、规范制度管理,确保有序推进。依托学校师资力量设立少年宫建设领导小组,设置行政、德育、活动、科研、安全、后勤保障等领导小组,实行学校与少年宫一套班子、双重管理、独立运行。出台城乡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办法,按“一校一档”进行档案管理,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活动项目、设备登记、财务收支等作出规定,规范活动的程序、内容和标准。定期考核评估对活动开展、运行效果、内部管理等工作,并纳入学校领导班子绩效及学校年度考核,将结果作为评优评先、补贴经费的重要依据。

三、分层设计活动,提升品牌影响。邀请教育、文联、团委等有关人士深入少年宫,就如何开展好少年宫文化活动作业务指导培训,进行精心策划。按照省、市要求,根据不同时段,结合实际,县级层面创新性出台关于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学校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开展花等艺术进校园活动。利用现有的器材设施、体验、参与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分阶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活动,积极探索学习、互动、参与、体验、实践型新模式。

四、打造走廊文化,以艺术塑造人。该校注重文化渗透教育理念,重点打造走廊文化,文化墙建设主要以科技、艺术、诵读及书画为主题,走廊悬挂学生作品。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一楼主要以“诵读、科技、书法”为主题,内容意境悠远,有较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行走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二楼主要以“教育、绘画、网络及心理健康”为主题,内容以漫画、标题形式呈现,展示了少年儿童活泼向上、健康快乐的一面。三楼主要以“棋艺、舞蹈、音乐”为主题,画面上的乐器符号和舞蹈动作,渲染了少年宫的整体环境,让学生在艺术教育中自由翱翔,无尽畅想。

五、融入民间艺人,增强队伍后劲。充分利用花灯之乡地域资源,吸纳该县花灯协会6名民间艺人,作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固定辅导员,利用下午放学、周末时间,分小组开展花灯艺术课。并邀请文艺骨干青年、艺体特长生等,利用假期社会实践,到学校开展艺术专业指导。同时调动各种社会公益性优势为乡村少年宫服务,外聘县文工团,进一步壮大少年宫辅导员队伍。

六、创新宣传载体,营造浓厚氛围。在少年宫活动室开辟活动一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载孩子们快乐瞬间。编辑出版《少年宫期刊》,将学生经典诵读作品汇编成诗集。专门制作少年宫心语卡,让学生抒发参加少年宫活动感言。同时充分发挥黑板报、文化长廊、校园广播、宣传展板、宣传栏等平台作用,及时更换少年宫活动动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