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 | 万山:民族之花绚丽绽放校园
2025/04/21    来源:微万山     点击:444   

万山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主线,切实加强广大青少年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各学校以课程为阵地,发挥本土资源优势,推动民族文化融入校园生活,让民族教育在校园里结出累累硕果。

4.png

走进黄道乡民族中心完小,一阵欢快而富有韵律的鼟锣声悠悠传来。在校园的一角,教师刘泽恩正全神贯注地教授学生们鼟锣演奏技巧,他一边挥舞着鼓棒,敲击出悦耳的锣声,一边耐心细致地讲解着要点:“同学们,注意看老师的动作,仔细听鼓棒落下的节奏。”

鼟锣,作为万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瑰宝,承载着侗族同胞千百年的历史记忆,是欢庆佳节、祈福纳祥的不二之选。此刻,学生们正在学习的是喜锣曲目,这类曲目最讲究锣声的明快欢畅,节奏上容不得半点差错,所以每一个孩子都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学得格外认真。

441.png

“能学习鼟锣我觉得特别自豪,我一定会把鼟锣学好、传承好!”学生肖梓程目光坚定,言语中满是对传承民族文化的担当。

而在这所洋溢着民族风情的校园里,民族文化传承的火种绝非仅有鼟锣一处。紧邻鼟锣教学场地,唢呐社团同样热闹非凡。唢呐,在侗族人民的情感世界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传递喜怒哀乐的关键媒介。基于此,学校将唢呐纳入少年宫社团活动体系,每周安排两次教学活动,确保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沉浸在唢呐艺术的海洋里。

42.png

“我特别喜欢吹唢呐,我觉得这是咱们民间的宝贝艺术,能学习唢呐我开心极了!”学生罗梓祥紧紧握着唢呐兴奋地说道。 

刘泽恩看着孩子们对民族艺术的热爱日益高涨,欣慰之情溢于言表:“鼟锣和唢呐都是民族艺术精粹,为了不让这些珍贵的技艺失传,学校特意把它们融入少年宫活动,就是想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民族艺术的无穷魅力,也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找到一片快乐的天地。”

鼟锣与唢呐扎根于侗族聚居村落,它们古老而神秘,是侗族文化独特魅力的生动体现。在这所以侗族学生为主的学校里推广学习鼟锣和唢呐,意义深远。不仅能够引领学生们一步步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精髓,更能像传递火种一样,确保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手中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接下来,我们打算乘胜追击,进一步扩大教学规模,增加鼟锣和唢呐的配备数量,还要把这些精彩的民族文化融入体育大课间,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学习民族传统文化,进而了解它、热爱它,最终成为民族传统文化坚定的传承者。”黄道乡民族中心完小校长肖维林说。

44.png

黄道乡民族中心完小的探索与实践,仅仅是万山区深耕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精彩片段。接下来,万山区将继续用教育之笔绘就更加绚烂的民族团结同心圆,让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为耀眼的光芒,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吴承攀)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