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山区朱砂工艺产业园,万嘉福朱砂饰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车间内,工人们专注地雕琢打磨,一件件凝聚着匠心与创意的朱砂文创产品新鲜出炉。这红火的生产景象背后,是一位从重庆秀山矿区走出的“矿二代”——丁小兰,用热爱与智慧书写的朱砂产业之路。
她的故事,始于重庆秀山县溪口镇那片绵延的矿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溪口镇的矿区热闹非凡。父亲是矿上的老工人,每天天不亮就扛着工具走向矿洞,深夜才满身尘土归来。
父亲休息时,总会给她讲朱砂的故事。从古人用朱砂绘制壁画、书写经文,到矿工们在矿洞开采的艰辛,这些故事不仅让她了解了朱砂的历史文化,更在她心中种下了对朱砂特殊的情感。她常常拿着一块小小的朱砂矿石,在本子上描绘它的形状,想象着如何能让这抹红色变得更加美丽。
长大后,离开家乡到大城市闯荡。在商海沉浮的岁月里,她做过国企员工,开过小店,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然而,无论工作多忙,她的抽屉里始终放着一块从家乡带来的朱砂矿石。每当夜深人静,她就会把矿石拿出来,摩挲着它的纹理,回忆起童年矿区的点点滴滴,心中对朱砂的思念愈发浓烈。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了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踏入万山的那一刻,她仿佛进入了一个朱砂的世界。街道两旁的店铺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朱砂饰品,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朱砂特有的气息。作为“千年丹都”,万山拥有全国最大的朱砂工艺品加工和集散中心,这里悠久的朱砂开采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成熟的产业基础,让她眼前一亮。她意识到,这里就是她实现朱砂梦想的地方。
2021年,她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在万山区高楼坪侗族乡赶场坝朱砂产业园加入了万嘉福朱砂饰品有限责任公司。创业初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地朱砂产业虽有规模,但产品大多局限于传统的手串、吊坠等形式,缺乏新意,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走文创之路。
她走访了万山区的每一个村落,聆听老人们讲述关于朱砂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翻阅大量古籍,深入研究万山朱砂的历史文化。同时,她高薪聘请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知名院校的设计师,组建起一支专业的文创设计团队。在她的主导下,团队将万山的“朱砂王”传说、侗族大歌文化、傩戏元素等融入产品设计中。
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就拿以“朱砂王”传说为灵感设计的朱砂摆件来说,为了呈现传说中朱砂王的神秘与威严,设计团队先后修改了20多版方案。从造型的比例到色彩的搭配都亲自把关。她带着团队成员反复试验,尝试不同的雕刻技法和烧制工艺。有时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纹理效果,他们要在车间里连续奋战几天几夜。最终,这款摆件以其精美的造型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一经推出就被众多收藏家抢购一空。
除了深挖文化内涵,她还十分注重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她邀请了当地的朱砂雕刻张师傅加入团队。张师傅有着10多年的雕刻经验,擅长传统的镂空雕刻技法。和设计团队与张师傅一起,将现代技术与传统镂空雕刻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系列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具现代美感的朱砂文创产品。其中,融入侗族刺绣元素的朱砂香囊,采用了数字化刺绣技术,精准地将刺绣图案绣在香囊表面,再搭配上手工雕刻的朱砂配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这款香囊成为了爆款产品,订单源源不断。
随着电商直播的兴起,她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在公司内部打造了专业的直播基地,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直播团队。为了让直播更具特色,她创新推出了“文化+体验”的直播模式。在直播间里,不仅有主播详细介绍产品,还会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朱砂研磨、雕刻等传统工艺。当观众看到传承人用一把刻刀,在小小的朱砂块上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时,纷纷惊叹不已,对朱砂产品的兴趣也愈发浓厚。
为了提升直播团队的专业素养,每周都会组织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分享直播技巧和文化知识。在她的带领下,团队不断摸索创新,持续推出“朱砂文化小课堂”“探秘千年丹都”等特色直播栏目。这些栏目通过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讲解,让观众深入了解朱砂文化,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销量。
从重庆秀山矿区的懵懂少女,到万山朱砂产业的文创人,她用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蜕变。她的公司不仅带动了当地人就业,还推动了万山朱砂文创产业的发展。如今,走在万山区的街头,越来越多富有创意的朱砂文创产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了游客们争相购买的纪念品。
面对未来,她有着更大的目标。她计划建设朱砂数字文化博物馆,将朱砂的历史文化、开采工艺、文创产品等进行系统展示,让更多人了解朱砂的魅力;同时,她还将拓展海外市场,让万山朱砂文创产品走向世界,让这抹来自中国的“朱砂红”,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王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