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请大家注意力集中点,不要眨眼睛哈,脸部保持插空留出笑脸,统一口号齐喊:新年快乐!”
来自厦门集美大学在校大学生摄影爱好者、也是本寨的后生文梓赟,一边紧握照相机,一边不时提示,随着“咔嚓、咔嚓”之声响后,一张连续五代200多人“场面震撼”的同框全家福照片展现在人们眼前。
大年正月初一中午,武陵山脉乌江两岸各族同胞互相祝福、舞龙耍狮、载歌载舞,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新年喜悦之中。
位于乌江流域牛渡滩河畔的贵州省德江县共和镇街上社区石槽水和水井坝两个村民小组土家同胞吃过新年午饭、上坟山给逝去亲人拜新年之后,齐聚寨子的文化广场,为新建的入黔始祖“文惠故居”(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举行简朴的挂牌仪式,长号唢呐奏乐声、冲天烟花爆竹声,响彻云霄。
现场有人提议趁此机会,全寨老幼来照一张全家福,一呼百应,大家自觉围拢排队,让年长的长辈及年幼的晚辈坐或蹲在前面,其余按照高矮顺序站好,一下子涌入大人小孩共计200多人镜框内,于是,有了该寨子数百年来第一张“场面震撼”的全家福。
说其是全家福,主要原因是石槽水(水井坝)是数百年前由一个文姓始祖从江西迁徙于此,生息繁衍至今健在600多人,除部分因工作等其他原因,迁移户籍而外出居住外,长期居住于此的户籍人口400多人。还有清代时,文姓分支搬迁至沿河、思南、印江、酉阳等周边县市生息繁衍。
历史以来,该寨寨风家训良好,和睦团结、尊老爱幼,人才辈出,大学生乃至研究生大有人在。其中,有奔赴抗日战场一去不复返的失踪者、有跨过鸭绿江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有远赴万里之遥的非洲大地铁路建设者、有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先进工作者、有走进雪域高原(三江源)无人区保护野生动物、重走长征路和抗战路以及缅北原始丛林追寻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远征军抗日足迹的志愿者。
2020年以来,该寨村民利用国家修建共和水库征占集体山林土地而获得补偿款,自愿捐助部分资金,用于公益事业活动,打造“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等。目前,已修建了寨子石牌坊(大门),入黔始祖“文惠故居”(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等,正在着手请专家钻探寻找新的水源,为彻底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需要,正挖掘、抢救及保护地方人文历史古迹、自然景观和土家风情,正策划打造和弘扬“寻根文化”(尤其是文氏族源文化)等传统文化。
正如,石槽水村民在新建牌坊时书写的对联:“高阶阳人杰地灵丁口旺,石槽水气正风清子孙贤”;“感党恩乡村振兴谋发展,谢政府古寨繁荣奔小康”。
新春佳节期间,全寨文姓大家族欢聚一堂,分享过去一年在外务工或在家种地的收获,畅谈乡村振兴给家乡带来的新变化,谋划今年新打算,共话新未来。希望每年照一张全家福,记录全寨老幼多姿多彩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