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把创建触角向乡村延伸
2022/12/21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点击:1653   

今年以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在巩固提升全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基础上,把创建触角向乡村延伸,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用文明创建带动该县乡村进一步深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民风建设“一约四会”为载体,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为根本,着力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群众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微信图片_20221221112744.png

深化文明创建,打造美丽家园。该县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水平,印发了《关于开展沿河土家族自治县2022年文明村镇创建“五个提质”行动的通知》,夯实资金投入机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同时,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通过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一约四会”在乡风教化方面的积极作用,重塑乡贤文化,弘扬社会新风。加强对文明村创建工作动态管理,建立年度考核长效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明村镇创建的积极性,对全县文明单位(村镇)创建工作进行专题培训,通过成立指导组、建立联络员等方式,深入村镇指导村镇开展创建工作。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建成2个国家级文明村、9个省级文明村、73个市级文明村、253个县级文明村,占全县行政村数的76%。

聚焦思想铸魂,激发内生动力。该县以“和美土家·善行沿河”志愿服务为抓手,不断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围绕更好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突出服务功能,用贴心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为距离群众最近、服务群众最好的“百姓之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解群众所需、让群众参与、得群众之心,促文明生根、实践成风。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树立一批可信可学可敬的身边典型,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尚美德,弘扬社会正气。该县后坪乡原茨坝完小校长刘恩和荣获中央电视台“200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15年以来,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4人荣登“贵州好人榜”,10人被评为“铜仁好人”。

坚持以德育人,培育新时代建设者。该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为载体,着力满足农村群众和家庭对教育培养未成年子女的现实需要。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28个,基本实现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为进一步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工作,县文明办联合教育、民政、财政、文化和旅游、团委、妇联等部门成立了工作专班,深入实地调研,共同推进建设工作。同时,结合该县实际,择优布点,精准定位,在祐溪街道红旗社区建立了“希望小课堂”,集科创教学、体验、活动、交流于一体,吸引众多未成年人参与,形成了社区+乡村的框架模式,为全面推进该县乡村少年宫建设奠定基础,为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搭建良好平台。

对接群众需求,提升服务基层效能。该县印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档升级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的安排。截至目前,该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全域覆盖。同时,立足“互联网+”时代,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建设,打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形成“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做到基层群众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覆盖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着力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王小兵)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