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盛开的新寨镇团山村茶园 刘焱琪 摄。
获得表彰的“孝老爱亲模范家庭”户 梅亚军 摄。
新寨镇新寨村林下种植的灵芝 新寨镇政府供图。
宏源茶业名优茶生产车间工人忙着加工茶叶 梅亚军 摄。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保障,如何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新时代的一道考题。今年以来,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寨镇答好必答题,谋好创新篇,积极探索成立联村党委,打造基层党建新名片,形成乡村治理新模式。
“以往,项目优先在我们村实施的太少了,今年让大家感受到了新变化。”看着乡村振兴人居环境项目有序推进,印江自治县新寨镇后坝村党支部书记黄海浪喜笑颜开,“关键是我们抓村里工作的思路也更清晰,信心更足!”
是什么赋予在村任职25年的黄海浪老支书的新动能、给予后坝村人民的新期盼?新寨镇人大主席、茶香联村党委书记任明伟说:“这事还得从茶香联村党委的成立说起。”
新寨镇后坝、团山、新寨是地域相邻、产业相连、民俗相通、资源互补的3个村,国土面积共13.46平方公里,有32个村民组1146户4100人。近年来,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持续深入推进,3个村不同程度暴露出的村级后备力量不足、产业发展合力不强、工作推进不平衡等问题,成为推进乡村振兴试点建设面临的三大软肋。
为破解难题,新寨镇党委从2021年10月起,着手对3个村的村情实际进行深入调研,最终决定按照行政区划不变、村民自治主体不变、集体资产产权不变原则,优化整合团山、新寨、后坝3个村的资源,挂牌成立“中共新寨镇茶香联村委员会”,采取组织联建、产业联推、社会联治、民生联促、资源联享,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组织联建,同频共振:1+1+1>3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探索实践中,新寨镇茶香联村党委因地制宜,从村情实际出发,在体制机制上革故鼎新,顺势而为,各联建村组团作战,变“小支部单打独斗”为“大党委聚力出击”。同频共振,达到1+1+1>3的效果。
新寨镇后坝村公路沿线无闲地,昔日的撂荒田成了丰收地。
“以前这些好田荒着非常可惜!”黄海浪坦言,“也曾想把闲置土地集中流转起来搞产业,但村里实力不强,发展顾虑多。”
今年2月,新寨镇茶香联村党委挂牌成立。后坝村被列入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点和稻鱼立体种养示范点,统一规划、一体推进,为黄海浪增加了发展信心。
“不仅如此,现在联村党委每周有一个例会,强化村干部学习,统一调度工作,拿出任务清单,现在每天工作的思路更清晰,村里发展目标也有底。”黄海浪说。
“相比团山村和新寨村,后坝村的组织建设较弱,更大改变还在后面……”新寨镇组织宣传统战委员、茶香联村党委副书记田卯英说,后坝、团山、新寨通过党支部联建,形成组织合力,强村带弱村,发展工作齐头并进。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头。立足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新寨镇着力打造联村党委这张“党建名片”,夯实基层党组织力量,破解发展难题。
挂牌成立的“中共新寨镇茶香联村委员会”,属新寨镇党委领导,下设团山、新寨、后坝3个村党支部和宏源茶厂1个产业党支部。镇党委选派1名班子成员兼任茶香联村党委书记,并从镇、村干部中选举12名干部,分别负责组织、宣传、纪检、乡村振兴、社会事务等工作。
在运行中,坚持行政区划、自治主体、集体资产权属“三不变”,财务管理账号、核算、收支“三独立”原则,联村党委统筹指导联建村各项工作,落实联建村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同时联村党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议事决策机制,建立区域化公共服务体系,实行联合办公,构建快捷的便民服务圈。
产业联推,聚指成拳:1>5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产业联推实践中,3个联建村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组织方式更加优化,企业、劳务公司、农户各自责任更加明晰,产业抱团发展越抱越紧,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聚指成拳,达到1>5的效果。
在秋茶加工生产期间,位于新寨镇团山村的宏源茶业公司的茶叶精制加工车间,工人们开足马力加工生产出口贸易茶。
“每天3条生产线加工生产秋茶,长期稳定解决就业近100人,八成是团山、新寨和后坝村人,每月支付工资30万元。”宏源茶业公司副总经理何亮笑着说。
茶叶是团山、新寨、后坝3个村“联”在一起的产业基础。联建村共有茶园1.8万亩,建有标准化茶叶加工厂5个。过去,5家企业生产规模小、商标多而杂,农户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收益不高。
为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新寨镇茶香联村党委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以宏源茶业、兰香茶业为龙头,在茶叶生产、加工、出口、品牌打造等方面抱团发展,全面统一管护培育、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营销、统一品牌创建,实现提质增效。
在基地管护上,推行“茶园管护反租倒包”机制,鼓励有劳动力无茶园的农户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切实解决茶叶管护实际问题;在技术标准上,由龙头企业统一执行茶业生产、加工标准,统一开展技术指导,解决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质量参差不齐、标准难统一的问题;在市场营销上,借助龙头企业市场销售优势,采取“统一订单+统一收购+统一营销”的模式,将过去群众自己找销路、跑市场、谈价格,转变为由企业集中销售;在品牌创建上,集中优势,重点打造“梵净翠峰”“梵净毛峰”“梵净红茶”“兰香”等系列知名品牌。
“往年我们只能生产三五百斤,一芽一叶都是自己销售,加工多了,不好卖,现在可以按最大的产能来生产,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江英茶场负责人徐江说,前几年,因销售不畅,茶叶加工不敢“火力全开”,如今可以加工到九、十月份。
“四统一”促进茶产业抱团协作,让联建村茶产业发展对外形成一个“拳头”,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今年以来,联建村茶叶产量422.67吨,产值2785.4万元。
除了茶产业的风生水起,新寨镇茶香联村党委还借“林”生“金”,在新寨村、后坝村分别打造灵芝种植示范点和茯苓种植示范点。“在林地上做文章,既盘活了林下空间资源,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务工。”新寨村党支部副书记罗福海说。
社会联治,群策群力:1>4100
人民群众是乡村治理的主体。探索实践中,通过发挥联村党委统筹作用、村级支部基础作用、农村党员“前哨”作用,构建以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村级治理体系,引导乡村治理联建村4100人及春晖人士、爱心企业齐参与,形成共治共建合力,产生1>4100的效应。
民风民俗相近、地域相连的村组,在推进移风易俗举措上因标尺和力度不一,难免会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之前的新寨村、团山村、后坝村也不例外。
团山村党支部书记雷松说:“以前各村的村规民约不太一致,比如燃放烟花爆竹,我们村要求严格一点,村民开始都能接受,但看到邻近村执行的力度弱一点,群众还是在燃放,就很难全面执行下去。”
“3个村都是一个政策,大家就没有比较的了,人人都来遵守。”团山村村民何永江说,“现在不管是酒席操办,还是放烟花爆竹,邻近村都规范起来了。”
记者在新寨镇今年6月的通报表扬榜上看到,新寨村唐松贵、团山村吴小波2户在操办婚宴期间自觉践行联村村规民约,一切从简,不燃放烟花爆竹,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除此之外,联村党委在联建村开展典型选树,表彰了14户“孝老爱亲模范家庭”和9名“优秀联户长”,形成重德孝、重和谐、重担当的良好风气。
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平安和谐从不缺位。在推进乡村治理中,新寨镇茶香联村党委结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化管理,从优秀联户长和村民小组长中挑选20名精干力量组建“综治专员”队伍,加大联防联治力度,推进区域平安建设工作。
同时,联村党委与联通、移动、电信3家公司合作,打造“5G数字乡村”平台,平台连接了联建村80余个平安监控探头,实现了村内重点路段有监控,村民家中有监控,提升新型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能力,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乡村治理生动局面。
民生联促,精准便捷:1>3+1
促进和改善民生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实践中,推进民生联促形成合力,不仅在有效保障“3+1”上更精准便捷,还在民生项目谋划和推进上更长远,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今年7月以来,60年不遇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席卷印江大地,新寨镇后坝、团山、新寨的农作物和人畜饮水受到影响。
旱情就是命令,民生就是责任。在联村党委带领下,镇村党员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形成合力,组团式抗大旱、防大灾、保民生。联村党委组织党员干部60余人次,铺设饮水管道780米,疏通水源点3处,保证了辖区人民群众的饮水。
农村饮水安全是关乎百姓健康的民生大事。今年以来,联村党委牵头成立了用水协会,明确管水员与村民用水的权利与义务,采取集中供水、管水,保障人畜饮水及灌溉用水正常需求。
“现在有了集中供水,方便多了,水管坏了有管理人员维修,这个饮用水干净又安全。”团山村葫芦堡组罗来芬说。
民生连着民心。“我们成立联村党委的初衷也就是更好地为民服务。”任明伟说,围绕民生保障,新寨镇联村党委统筹政策资源,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民生问题。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进民生事务网格化管理。组建民生服务专干,将32个村民组划分为17个民生小网格,紧盯教育、医疗、就业和饮水保障等民生领域,常态化监测、动态化管理,切实保障和改进民生。
统一谋划、一体推进是联村党委推进民生联促的关键。今年以来,结合联建村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编制了“多规合一”茶香联村发展规划,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行为,有序推进改厕、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乡土、健康、休闲山水特色田园乡村。
资源联享,美美与共:1>3
人才、资金、土地是推进乡村建设的基本要素,乡村振兴离不开各类要素的配置。探索实践中,联村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发展、整合资源、激活要素等作用,达到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建设项目统一谋划、发展成果统一分享,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强于3个村各自发展。
新寨村原会计陈正勇跨村到茶园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团山村优秀党员李连艳跨村到干家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通过联村党委建立村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跨村任职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周边村级后备力量不足,促进优秀人才资源联动共享。
为充分解决联建村在家闲散劳力就业增收,茶香联村党委牵头成立了贵州省茶香众联劳务有限公司,团山、新寨、后坝3个村在家有劳动能力的村民,自愿加入到劳务公司,组建一支茶产业发展专业队伍,承接宏源茶业公司茶叶基地管护、茶青采收、产品加工等环节劳务用工,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目前,公司登记在册的劳务工人共有208人,为当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劳务保障。
人力资源联培、联享已逐步缓解乡村振兴人才要素保障难题。截至目前,联村党委培训600余人次,异地任职2人,联合春晖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力量,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19条,争取项目7个。
地域相连、产业相近是推进联建村集中连片规划打造的基础条件。立足资源优势,新寨镇联村党委优化配置各联建村土地、林地、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资源,统一规划、连片打造,顺利实施了后坝、团山2个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点建设、2个特色田园乡村稻鱼立体种养示范点建设,以及新寨、后坝350亩林下经济示范点建设。
与此同时,按照“园区景区化,茶旅一体化”的思路,依托联建村茶叶园区和云上天池景区的资源优势,打破村域界限,统一规划,拉长生态茶叶园区产业链条,大力推进茶叶产业以及旅游业相结合,实现园区景区“一体化”发展,让园区变景区,打造集康养、垂钓、采茶和自驾为一体的周末出行的“茶旅一体化”精品旅游线路。
联村党委“联”出了一片新天地。印江自治县委副书记、新寨镇党委书记杨小平说,茶香联村党委就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推进乡村振兴为载体,主动探索“统一就医、统一就学、统一就业”等模式,努力建设新时代人民公社,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左禹华 任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