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人民、耕植乡土,将文学精神融入时代脉搏。8月26日,思南县作家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思南文学事业走向更勃发与繁荣的新胜景。
历史上的思南得乌江航运之便利,舟楫往来、商贾云集,属贵州开发最早的县份之一,是乌江中下游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之美誉。乌江的婉约多情创造了思南悠久神秘的永恒文化,为文学工作者提供了独特的文学素材和创作资源,形成较强的地域文学竞争优势。思南县委、县政府一直对文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坚持“开起门来兴文化”,不断完善文学馆藏等设施建设,持续实施文学人才工程计划,积极探索文学“破圈”“跨界”传播机制,一系列优秀作家作品受到青睐,古老的乌江流域文化焕发出了新的魅力。
思南县作家协会是铜仁市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县作协之一,进入新时代,思南文学事业迎来了云程发轫、雁行破阵的新机遇。近年来,思南作协团结带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从生活的本来、艺术的本真、文学的纯粹出发,找准本土题材和现实题材的最佳切入点,努力创作符合新时代人民精神需求的文学食粮。注重乌江特色抓住重大主题创作,加快对优秀作家作品的发掘、宣传和推广,田永红的《江魂》《战神》,杨学伦的《李渭的故事》,田儒军的《蝶变》,张安国的《田秋传》等作品,在全县人民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记。有效搭建交流平台、组织文学采风、文学研讨,努力把更多优秀的青年作家、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业余爱好者吸纳到作协中,长期以来,思南本土作家、外籍作家、新文学群体互学互鉴、交心交融,不断推动思南文学更具标识度、美誉度。
大会选举产生了田儒军为主席的新一届协会班子,未来思南作协还将持续发挥作协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着力改善文学传统方式和发展路径,不断扩容作家队伍,突出实践性讲述,以文学的精神力量来凝心聚魂、鼓舞斗志,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思南篇章贡献文学力量。(吴明超 王朝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