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山区鱼塘乡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创新耕地保护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林耕空间布局优化,成功流转整合300亩土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太子参特色种植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产业共赢”的模式,有效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土地流转稳收“租金”,资源盘活增效益。为了让产业发展惠及更多群众,鱼塘乡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党支部协调土地,与涉及农户签订长期流转协议;企业则统一流转土地、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通过这种模式,直接从闲置土地上获得稳定租金收入,更实现了林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效益最大化,为产业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家门口就业“挣薪金”,群众务工得实惠。太子参产业从种植、田间管理到采收加工,各个环节均可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种植基地优先聘用本地劳动力,常年可稳定提供1000余个工作岗位,在栽种、管护、采收等高峰期日均用工量可达100余人。去年,仅太子参产业一项,就带动就近务工960余人次,为全乡群众带来务工收入436.5万余元,人均年增收4500余元,实现了“挣钱持家两不误”,有效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产业发展好“前景”,多方共赢促振兴。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的运作模式,太子参产业不仅形成了规模效应,提升了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其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坚定了各方信心。盛产期亩产鲜参可达750公斤,按当前市场行情,亩产值可达11万余元。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相关配套服务业的兴起,为乡村经济持续注入活力,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旺、群众增收、乡村发展的多方共赢。
下一步,鱼塘乡将在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拓展销售渠道上下功夫,将太子参产业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源头活水。(姚元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