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官舟镇曾家沟村荣获“全国文明示范村”称号,这是该村干群同心建设家乡的生动实践,标志着该村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上取得了突出成果。

金秋时节,稻浪飘香。近日,笔者走进曾家沟村,450多亩金黄的稻田映入眼帘。三台联合收割机正分片作业,齿轮滚动间,稻穗被整齐地收割、脱粒、装袋,一气呵成。看着自家稻谷收割完成,该村70多岁的村民冉启跃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我们现在种水稻,政府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支持,而且全程采取机械化种植,非常方便。”冉启跃说。
丰收的喜悦洋溢田间,村庄的“颜值”与“内涵”也同步提升。近年来,曾家沟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成了路灯安装、排水沟修建、村组道路硬化、河道治理、产业路修建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村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不断的提升。如今,该村村卫生室、村级活动室和广场一应俱全,村民生活更加便利,幸福感显著增强。“现在村里的路平坦又干净,晚上路灯亮堂堂的,我们心里也敞亮了许多。”村民罗爱英高兴地说。

美丽的乡村离不开有效治理。曾家沟村创新探索“党支部+村规民约”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支部成员以身作则,深入群众家中倾听声音、解决困难,并通过主题党日、院坝会等活动凝聚党员力量,带领全体村民共同维护家园环境,互帮互助,让文明新风在全村蔚然成风。

目前,该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带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构建了“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治理格局,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绘就了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村干部经常来家里督促我们打扫房前屋后,搞好邻里关系。现在大家都自觉保持环境卫生,相处融洽,村庄也变得越来越美了。”村民田会琴一边打扫卫生一边高兴地说。

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精神生活也更加丰盈。曾家沟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和宣传身边的道德模范、好邻居、好少年等典型,用榜样力量引导人、鼓舞人。同时,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抵制陈规陋习,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村头的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汲取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持续滋养着乡村的文明根脉。
目前,该村8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村道,3.5公里连户路串联家家户户,2.2公里排水沟、1.2公里河道治理工程既防洪护田,又成为村民休闲长廊;城镇管网供水全覆盖,教育惠民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从“出行难”到“畅心路”,从“脏乱差”到“美如画”,生态宜居的蝶变让村民幸福感触手可及。

“我们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用村规民约引导大家。现在村民都很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参与公益活动已经成为习惯,村风民风越来越好了。”曾家沟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冉茂琴说。
从产业单一的普通山村,到如今产业兴、环境美、乡风和的“全国文明示范村”,曾家沟村用实践诠释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深刻内涵。一幅“富强、美丽、宜居”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目前,该村积极依托土地资源,大力发展320余亩优质烤烟,黄桃、杏李产业330余亩,有效延伸产业链;以“党建引领+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标准化养殖场,肉牛存栏量达500多头,带动周边农户共享产业红利。

“获得‘全国文明村’荣誉,是全村乡亲多年来共同努力的成果,更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曾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东明表示,“这份荣誉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指引,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辛勤付出。接下来,将以‘全国文明村’为新起点,继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深化乡风文明建设,让我们村的明天更加美好!”(朱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