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累黄桃甜香四溢,密密匝匝的脆红李紫红发亮,饱满果实压弯了枝头。昔日的石漠化荒山,如今披上“绿装”,变成“金果林”,蓝天、白云、绿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生态画卷,焕发着勃勃生机。
眼下,正是脆红李丰收的季节。走进思南县孙家坝镇双山村脆红李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李树郁郁葱葱,紫红色的果实压弯枝头,果香弥漫山间。400亩脆红李于8月中旬上市,为当地村民铺就一条“甜蜜”的增收路。
“我们村今年有400多亩脆红李,全部都进入丰产期,产量预计有40多万斤,主要销售到思南、德江、印江等周边县城;零售价是每斤5元,批发价是每斤2至3元,这样算下来今年脆红李综合收入预计有100多万元,能够带动村里的老百姓务工工资有30多万元。”思南县孙家坝镇双山村党支部书记黎强说,以前村里是一片石漠荒山,石漠化治理后,不仅发展起了产业,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据悉,2015年双山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撂荒地种植脆红李,周边在家群众可以参与果园管护、采摘等增加收入,每年可带动务工3000人次以上。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双山村紧紧围绕“产业振兴”目标,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特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水果种植,通过产业发展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同样,该镇的刘家寨村的黄桃和清脆桃种植基地迎来采摘旺季。基地里,饱满的桃子压弯了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基地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切实带动周边群众60人增收致富。
“通过抖音、微信、电话联系等方式销售,平均每天要销售800斤左右,由于黄桃味道好,各个地方都有人来购买。”孙家坝镇刘家寨村黄桃种植户黎秀屏说,以前村里的山头一片荒芜,如今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卖。石漠化曾困扰着该村,但如今,这片土地已蜕变为“金果园”,书写着生态富民的绿色传奇。
在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思南县孙家坝镇锚定“一村一品”特色发展路径,围绕“山顶茶园、山腰果园、山脚菜园”产业发展布局,发展绿色经济。深化水果产业与旅游融合,进一步打造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小小水果持续释放产业增值、生态增绿、农民增收的蝶变效应,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近年来,孙家坝镇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因地制宜,以‘企业带动、大户支撑、小户参与’的模式发展了脆红李、黄桃、樱桃、香柚等经果林7000余亩,涉及刘家寨,双山,双红等村。
“在增加村集体经济和老百姓收入的同时,做深做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半篇文章’,努力让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生态财富变成经济财富。”思南县孙家坝镇乡村振兴指导员李福星说,绿色已成为孙家坝群众增收致富的最美“底色”。
今天的孙家坝,山变绿,水变清,村变美,人变富,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何敏 陈敏 曾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