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朱家场焕新颜,离不开它
2025/07/02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点击:379   

仲夏的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绿意盎然,充满活力与生机,房屋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映入眼帘……这场乡村蜕变的背后,是朱家场镇以“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为抓手,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从“一时净”到“持久美”的机制创新

“以前房前屋后生活物品乱堆乱放,现在摆放整齐后,敞亮多了。”大兴村村民殷先扬看着村里这几个月的变化,很是感慨。

01.webp.png

在“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之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部分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参与其中。为此,朱家场镇根据辖区环境卫生清理面多量大等特点,依托全镇18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广泛宣传动员,掀起环境整治热潮。

“针对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断壁残垣、农村生活垃圾等问题,鼓励村民主动参与门前‘三包’和公共区域清扫。”朱家场镇人武部部长、副镇长姚志成说,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方式,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为确保环境整治成果常态化,朱家场镇建立了“日排查、周调度、月总结”的长效管护机制,按照“宣传发动、摸清底数、先易后难、集中攻坚、督导问责”五个步骤有序开展,将“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纳入党员活动日内容,动员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公共区域清扫。截至目前,共排查问题150个,整改150个,参与人数达500余人次。

厕所改造工程是“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镇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经济适用、运管成本低、群众易接受”的原则,因户施策、因地制宜推进厕所入户进院、入室进屋。

殷先扬家的厕所过去是简陋的旱厕,他说:“之前厕所建在外面,非常不方便,每到夏天臭气熏天蚊子也多,现在新建的水冲式厕所干净整洁多了。”

02.webp.png

“厕所新建补3000元,畜禽改圈补2000元。”大兴村党支部副书记‌殷加树说,改厕补助政策极大调动了村民的改造意愿,目前全村已完成改厕14户,新建污水处理池1座,实现了厕所黑水的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自“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开展以来,朱家场镇已累计清理“残垣断壁”9处,改厕10户,修建污水处理池2个,清理房前屋后及乱堆乱放132处,清理生活垃圾150余处。

以“小积分”撬动乡风文明“大治理”

在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中,朱家场镇还发挥“积分超市”作用,以“表现换积分”“积分换物品”的激励模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风文明治理的积极性。

“打扫房前屋后既住得舒心又能攒积分,现在大伙干劲很足。”桐木村村民张其林笑容满面,这次,他消耗180积分从“积分超市”里兑换了一袋卫生纸。

03.webp.png

桐木村的乡风文明积分兑换超市里有米、油、卫生纸、垃圾袋等生活用品,这里的商品不能用钱购买,只能用积分兑换。村民可以通过收集废旧矿泉水瓶、饮料瓶、旧电器、旧家具等废旧物品到超市兑换积分,也可以参与环境整治、政策宣讲、应急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相应积分奖励。

“自从积分兑换超市成立后,村里乱堆乱放的情况得到了较大改善。”桐木村党支部书记张寨平介绍,积分不仅给村民带来实惠,也让他们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好习惯。

此外,桐木村还制定了《环保超市积分细则》,将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量化为可操作的积分指标,构建起“基础积分+贡献加分+违规扣分”的考评体系,让村民在环境卫生治理中由原来的“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同时,不断完善积分超市运营模式,聚焦群众实际需求,扩大“经营”范围,点燃积分超市的民生温度和群众参与热情。

04.webp.png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采购什么,让大家一起来丰富积分超市的兑换物品。”张寨平说,让村民决定积分超市购置清单,让乡村治理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不仅激发了村民参与治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让他们有收获感、归属感。

目前,桐木村“积分超市”已开展积分兑换活动20余次,累计发放兑换积分3000余分,兑换奖励物品70余件,党员带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带动150余名群众参与。如今,通过积分超市的引导,越来越多的村民正用行动参与到“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中来,村庄环境越来越整洁,群众内生动力被有效激发。

从“环境美”到“产业兴”的蜕变

在“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中,朱家场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进行微改造、小改进,建设便民惠民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推进公共空间治理,从根源上解决村内乱堆乱放的难题。 

05.webp.png

走进长华村,干净整洁的村道旁,白墙黛瓦的小楼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口的闲置空地被改造成了“小菜园”“小花园”。“之前我家的盆景摆得乱糟糟的,现在统一规划,整齐、美观多了。现在还修建了小鱼塘,大家坐在这里聊天、喝茶,非常舒适。”长华村村民李高玉说。

此外,朱家场镇注重内外兼修、标本兼治,既抓“面子”又抓“里子”,既重环境品质又重产业发展,让天蓝、地绿、水清、村美变成村民增收的“金山银山”。

 位于茅坡村的贵州花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闲置大棚打造数字化藏红花培育基地,在花丝采摘期,为当地村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已发放务工工资2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

06.webp.png

“我们依托当地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藏红花绿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贵州花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弦说。

 近年来,朱家场镇采取“党建+合作社+企业+农户”方式,因地制宜发展藏红花、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将资源和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加强产销对接,让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有机融合,推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朱家场镇正以“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为契机,机制创新、内外兼修,让和美乡村的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一幅更美丽、更宜居、更宜业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雷磊波 姚叶 )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