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古镇又名万山国家矿山公园,作为中国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景区内拥有丰富的采矿遗迹和汞工业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丰富科研价值和工业历史文化,让朱砂古镇成为游客旅游、研学的首选。
“看,这红色的就是朱砂,一般都长在青石头和白石头的夹缝里,这儿就有一些,大家看到了吗?”在朱砂古镇岩鹰窝景点,一场“干货满满”的地质课正在进行。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来自万山区民族中学的学生们正观察着岩壁上的朱砂原石晶体,深刻感受着自然演变的奇妙。古时的岩鹰窝地势险峻,是古人发现朱砂露头的位置,在之后的2000年间,人们顺着矿脉凿硐采砂,在地下开凿了长达970公里的采矿坑道。
据了解,本次研学活动将课堂带入工业文化遗产中,带领学生重走宏伟瑰丽的“地下长城”,穿梭于光怪陆离的采矿坑道,近距离欣赏令人惊叹的采矿遗留,倾听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传奇采矿故事。让学生在历史实地中感受书本上没有记载的工业文化美学,加深他们对于前人汞矿开采艰辛的了解感悟。
“以前我也来过这儿,但都没真正去了解背后的历史文化,这次研学让我重新认识了朱砂采矿遗址。”学生饶婷婷感慨万分,直言采矿工人的艰辛与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每个人铭记学习。
随后,同学们来到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这里是保护和传承工业文明的重要场所。在机械文物展厅里,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机械展品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卷板机、普通车床、精密车床等机械文物诉说着万山汞矿开采技术的变迁发展,承载着万山数代采矿人的奋斗精神。
从珍贵的文献资料到造型千姿百态的朱砂原石,馆内共保存有4000件工业展品。在这里,学生与展品进行跨时空交流,强化对于万山采矿文化的认同感,成为万山拼搏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看到先辈们开采朱砂用的那些简陋工具,我特别震撼,难以想象他们就是用这些简单器具,挖出大量矿石,开拓出那么大规模的矿洞。”学生张美云由衷赞叹,被历代矿工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深深打动。
朱砂古镇拥有丰厚的工业遗产资源,内部的汞矿遗址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表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遗址采掘面积约3.2万平方米,是全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重要汞矿遗址,遗址内保存有各类冶炼汞矿的遗迹遗物,是研究中国汞矿史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
“在文物价值挖掘阐释与资源活化利用方面,我们持续发力,推出研学、文创等多元产品。2024年以来,朱砂古镇已接待研学游客超2万人次。”景区讲解员杨明月介绍。
近年来,朱砂古镇聚焦于工业遗产资源的活化利用,深入挖掘朱砂开采历史文化,借助矿山遗址、老旧建筑、朱砂开采、采矿坑道等时代元素,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昔日悠久的工业文化底蕴,不断丰富新兴旅游业态,全力推进朱砂古镇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