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政府的关心关爱,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11月18日,松桃苗族自治县石梁乡胜利村村民徐安芬与街坊四邻相约“打平伙”,大家齐聚一堂,共度欢乐时光。
“这两年政府为我们做了很多事,通了高速路,引进了辣椒等产业,方便我们找活路做,一年也有几千块钱收入。”今年已经64岁的徐安芬精神矍铄,饱经沧桑的眸光中,沉淀着对如今幸福生活的满足。
胜利村,原名石梁乡第一保。1934年10月,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在此胜利会师,为了纪念红二红六军团的英雄伟业改名为胜利。
走进胜利村,水泥铺成的通村串户路干净整洁,街边的大小洋楼错落有致,村民群众或居家洒扫或田间放牛,各得其所。
“胜利村这些年的发展变化,首先得益于高速路直通村门口,交通从此便利了。”松桃自治县石梁乡党委书记石蔚告诉笔者,过去的胜利村虽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受限于交通,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发展十分受限。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引进了一家玩具加工厂,但是生产所需的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等,都要通过中巴车拉,严重影响发展效率。”石梁乡政府工作人员、胜利村村民田茂勇回忆道,当时不只我们村,整个石梁乡都算是松桃最偏远的乡镇,到县城往返一趟差不多要一天。
“现在路通了,出村就可以直接上高速,到县城只要半个小时,交通十分便捷。”村民田源接过话茬,原料能进来、产品能出去,我觉得村里发展的机遇就到了,这些年我返乡创业,通过酿酒开起小作坊,每年能赚十几万元,自主品牌“安田窖酒”已经在周边小有名气。
交通便利之后,许多村民像田源一样发展起了产业,家庭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胜利村里也创办村级专业合作社,承接了食用菌、黑木耳、辣椒等优势产业项目,创办石梁乡乡村振兴迎红巧积玩具厂,采取“公司+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实现了公司、村集体和农户三方共赢。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无比契合胜利村这些年的发展变化!”胜利村驻村第一书记胥廷社告诉笔者,在交通便利之余,我们还迎来了被中央组织部定为“新一轮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的发展机遇,在省市县乡等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里获得了大量的资金资源,村容村貌、产业布局等得到了极大提升,产业发展方向更明确、前景更广阔。
“我们创新性地将红色遗址与生态食用菌园、巧积玩具加工厂等产业项目串联成线,打造集学、游、吃、住、乐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胥廷社介绍道,村里通过承接“重走长征路”、党性教育、红色研学等项目,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增长点。2024年,村集体经济预计收益达115.12万元,其中红色研学等产业收入57.62万元,占比超过一半。
如今的胜利村,以红军会师遗址为核心打造红色教育体验园,围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产业园,通过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构建红色旅游线路,红色美丽村庄“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红色主题教育、红色文化活动、红色文化宣传有形有质有效。
来到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62岁的村民何正奎正在打扫房间,“我们现在坐的位置,就是1934年10月,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胜利会师后的电报室,那时候我家周边还没有房子,现在周围全是楼房了。”
九十年岁月荏苒,九十载波澜壮阔,红二、六军团留下的英雄故事在这片土地继续传唱,一届届党委政府、一代代人民群众在他们足迹上增添新的足迹、谱写新的华章。
“我们将继续秉承创新理念,深化产业融合,强化社会治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带领全乡各村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石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