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走进思南青杠坝村,路面宽阔通畅,路旁的绿树浓荫如盖,一座座小楼别致有序,各家各户院落卫生干净整洁,公共运动场、文化广场、儿童游乐园等公共设施齐备,这里是“踏遍春山不思还”的好去处。
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现有村民230户、945人,其中党员30人。青杠坝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我们的成绩来源于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在建强基层党组织、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稳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青杠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冷朝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
近年来,青杠坝村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以“铜心向党·仁心为民”党建品牌为抓手,不断推动“红动乌江”基层党建品牌提质增效。采取组织聚合、资源整合、生态融合“三合联推”,用力构建红色走廊、金色走廊和绿色走廊,着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
“我们积极实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村级后备力量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工程,累计培养党员致富能手17人、村级后备力量5名。通过支部带领理清思路,能人带头帮发展产业,协会带动帮增收致富‘三带三帮’模式助推群众增收致富。”青杠坝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晓虎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走进青杠坝村的肉牛养殖点现场,肉牛养殖业正在蓬勃发展中。这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不仅展示着养殖业的繁荣,也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该养殖点是由东莞市投入100万元帮扶资金,在原有的规模上扩建了存栏200头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实行效益分红,按利润的80%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和无劳动力的脱贫户分红,2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现有200余头牛,我们为了解决更多人的就业,所以说我们扩大规模,上面增加了2500个平方的圈舍,现目前圈舍已经投入使用,我们计划要达到400头牛的养殖规模。”青杠坝村党支部党员、合作社管理人员赵相勇告诉记者。
近年来,青杠坝村养殖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在种植业方面,青杠坝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大蒜、辣椒等特色产业。以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农特产品加工厂,延伸农特产品产业链,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优化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多元化,富民产业“齐上阵”,结出乡村振兴硕果,助力村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我们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采取集中流转的方式收储土地,打造特色稻油轮作种植园区、水果园区、特色养殖园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先后发展种植业1000余亩,饲养思南黄牛300余头,年加工大蒜28吨、辣椒110吨,生产办公用纸1万余箱,新建集休闲娱乐、农耕体验、度假养生为一体的森林山庄公园,实现‘接二连三’的产业发展。”青杠坝村党支部党员、合作社管理人员赵相勇说道。
青杠坝村紧扣“强村富民”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在创办的强村富民工坊,开设剥大蒜、摘辣椒、割饲草等适合弱劳动力的工作,带动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破解了部分群众劳力活干不了、技术活不会干等问题。
“我们村不仅创办了劳务公司,还创办了‘强村富民工坊’,动员村里群众到工坊务工,特别是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让在家的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有事做,有工资收入,又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青杠坝村集体经济产业务工人员冷朝霞说道。
腰包鼓了,精神生活同样要富足。青杠坝村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新建塘思党建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为群众休息娱乐提供好去处,同时成立了村级宣传队,定期组织群众创作作品、表演节目,丰富群众的精神需求。
“现在生活变好了,我们也有了新的追求,村里面现在环境优美,定期还组织我们开展文艺活动,生活得到进一步丰富,这让我们生活更加舒心,心情更加愉悦。”提及村举办的活动,青杠坝村村民罗亨书脸上溢满笑容。
乡村振兴蕴藏在每个乡村和每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充分激发出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两者相辅相成,乡村振兴的主观能动力量才会更强。
“下一步,青杠坝村将着力提高每个人的参与激情,广泛凝聚共识,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青杠坝的生动图景。”青杠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冷朝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人心齐泰山移,产业兴人气旺。眼下的青杠坝,村集体产业欣欣向荣,村庄面貌改头换面,绿植满目,道路宽敞,邻里之间和谐友好,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