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七个突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出成效
2023/07/27    来源:沿河文明网 文明铜仁     点击:3364   

今年以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以突出思想、文明、宣传、教育、文化等为引导,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640_副本.jpg

突出思想引导,汇聚强大合力。该县以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为出发点,不断增进广大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用好“理论宣传二人讲”等创新形式。上半年来,该县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乡村夜话龙门阵”、红色巡讲员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多形式开展理论宣讲600余场次。

突出典型引导,凝聚精神伟力。该县以大力弘扬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诚实守信、邻里互助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着力点,以“身边好人”推荐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在山歌沿河APP、沿河文明网等平台开设先进典型宣传专栏,对在乡村振兴一线涌现出的事迹突出、群众公认、影响广泛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并对历届“中国好人”“贵州省道德模范”及2022年度“贵州好人”“铜仁好人”18人进行了走访慰问。上半年来,共推荐“身边好人”9人、“新时代的贵州人”2人、“铜仁市第六届道德模范”8人、“新时代好少年”5人、“文明好少年”30人,其中荣获铜仁“身边好人”3人、“新时代好少年”3人、“文明好少年”28人。同时还开展“赓续幸福家·我是好家风传承人”等主题教育3场次。

突出文明引导,激发内生动力。该县深入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培育文明风尚。上半年来,该县利用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各乡镇(街道)开展“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乡风文明院坝协商”等宣传活动,认真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重要意义,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讲解遵守“村规民约”的意义,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破除陈规陋习,摒弃不良风气。同时还大力宣传勤俭节约、厚养薄葬的先进事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树立正确观念,不盲目攀比、不大操大办,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

突出宣传引导,提升综合实力。该县统筹整合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建立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上半年来,该县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劳动节等开展“我们的节日”“2023年画廊乌江‘6+1’系列文化活动”“我们的村晚”等活动,开展送春联、普法宣传、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应急广播“村村响”、全民阅读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场次。

640 (3)_副本.jpg

突出正向引导,展示乡村魅力。该县按照《贵州省文明村测评体系》《贵州省文明乡(镇)测评体系》要求,常态化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沿河”活动、“清洁家园”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将全县农村普遍建成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方式更加文明、乡风民风更加醇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的美丽乡村。上半年来,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共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场次。各乡镇(街道)还组织开展“禁毒防诈”“行人禁止进入高速”“金融知识进社区”等宣传活动,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引导,建设乡村社会良好环境。

突出教育引导,增强致富能力。该县加强农民科学教育和技术培训,招募农技专家、科普人才、文艺人才、种植养殖能手等志愿者,向农民传授实用生产技术、种植养殖技能,帮助群众实现增产增收和提高致富能力。上半年来,各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农业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农技志愿服务队开展“送技入园”等志愿服务活动。县直各单位联合职业培训学校举办美容美发技能、家政服务技能、人工增雨防雹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古茶采摘技能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余场次,拓宽了创业就业渠道,为该县提供更多技能型人才。同时,该县还利用春节假期举行“春风送真情·援助暖民心”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带动就业5000人以上。

突出文化引导,增添助推活力。该县以推动实现文化育民、文化励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为抓手,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上半年来,该县利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携手祈愿富强”放河灯、“强国复兴有我·建设书香沿河”、第四届“沿河杯”职工篮球赛、“画廊乌江”非遗展演大赛以及2023年铜仁市“我们的节日·端午”新时代文明实践市级集中示范活动暨沿河自治县第七届赛龙舟活动等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敖宗友)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