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走进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枹木垅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寨、开得正旺的荷花、精神爽朗的百姓……无一不在诉说着枹木垅村的变化。
近年来,枹木垅村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推动文明乡风在乡村落地生根,浸润百姓心田。
“咚咚锵、咚咚锵……”一大早,在该村乡村大舞台上,身着统一服装的村民们正在排练,铿锵有力的鼓声震耳欲聋,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这支队伍是2014年组建的,最开始只是单一的打腰鼓表演活动,现在增加了金钱棍、舞蹈、山歌等表演内容,队伍规模也扩大了。”枹木垅村屯坡组文艺队队长万金芝笑着说道。
杨政家是枹木垅村综治工作站主任,1998年,他在邓溪组组建了该村的第一支文艺队,队员全由本组村民组成,村民们白天干活晚上排练,从最初的边唱边跳,发展到后来的自导自演,只要县里有演出活动,他们都会积极参加。
“文艺队的发展也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把村民们从麻将桌拉到舞台上。”杨政家说,目前村里共有舞龙、花灯、山歌、腰鼓、金钱棍等10余支表演队伍,以及4名主持人。
2017年,回到老家养老的万金芝加入到这支文艺队,还为该文艺队带来生动有趣的表演活动——金钱棍。说到加入文艺队,万金芝感触最深的是参加文艺活动不仅锻炼了她的身体,也让她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了。
这几年,枹木垅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电路讯畅通,精品水果空前发展,旅游研学雏形初现,文化活动全年精彩,乡亲们正昂首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现在我们村条件好了,每个村民组都有乡村大舞台和文化广场,农闲时村民们在广场上排练,参加各类表演,经常获得不错的名次。”万金芝说道。
不仅仅是文艺队,该村还把“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制作成家风家训歌、家风故事牌匾、“村规民约”,让好家风代代相传。
而最让杨政家自豪的是,自从村里大力发展文艺队后,村民们对文明风尚有了更深的理解,村民们捐资修建荷花池,还在8个村民组修建了11个文化广场和家风长廊,把优秀家风传承悬挂在家风长廊上,更好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现在村里的风气好了,枹木垅村干部们也有了更多的想法,要多组织开展文艺活动、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共同商议制定新的“村规民约”,让村民积极参与家乡发展。(李平 陈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