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走”深耕精神文明建设 筑牢乡村文明之魂
2023/07/18    来源:杨轶婷     点击:2348   

乡村之美,内外兼修。

乡村治理焕然一新;

文明新风厚植沃土;

志愿服务引领风尚;

……

蓬勃生长的文明力量溢于点滴之处、

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拂于方寸之间。

近年来,高楼坪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文明乡风活起来、人居环境靓起来、文化生活热起来、农民精神富起来为目标,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装点着青山绿水,为群众提供着丰厚的精神滋养。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基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

在场群众听得津津有味,村支书姚令话音刚落,大家一起展开讨论。一时间,赶场坝村院坝里热闹起来。

640 (5)_副本.jpg

赶场坝村召开院坝会进行宣讲

小广场、小院坝变成“宣讲场所”,“普通话”改成“土方言”,“小故事”讲清“大道理”。让党的新思想、新政策与群众生产生活有机融合,这是高楼坪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对面、点对点传递给群众的第一现场。

织密文明实践“阵地网”。近年来,高楼坪乡按照“因村施策、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原则,以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为抓手,把关庄村、赶场坝村作为乡级示范重点培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村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升级。依托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各村整合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横向融合党群服务中心功能,纵向整合农家书屋、道德讲堂、文化广场等资源,推动形成文明实践矩阵效应。通过整合各类队伍资源、阵地资源、人才资源,形成文明实践“全乡覆盖”组织体系。

640 (6)_副本.jpg

赶场坝村党群服务中心

丰富宣讲活动“聚民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阵地作用,聚焦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力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构筑农村精神文明新高地,为基层治理赋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孝老爱亲传统

在万山区高楼坪乡夜郎村的大山脚下,流传着一段孝老爱亲的佳话。杨小芹嫁到这个地方30年了,如今她年过半百,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杨小芹的家里有两位高龄老人需要照顾,一位是自己75岁的婆婆,还有一位是91岁的伯父。

640 (7)_副本.jpg

万山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杨小芹

“伯父名叫张先贵,今年91岁了,是一名抗美援朝残疾老兵,生活行动不太方便,他有三个女儿,妻子和大女儿都去世了,我们就把他接来供养,这一晃都25年了。”晨光熹微,天还没有大亮,杨小芹忙碌的一天却早已拉开了序幕。她每天早上5点半准时起床,要给老人们做三顿饭,洗衣服、洗碗碟、打扫卫生,一件件琐碎的家务事她都不曾抱怨……杨小芹用藏在生活细节里的“小事”,撑起了婆婆、伯父两个老人的晚年生活,也树立起了家风、家教的模范典型。

640 (8)_副本.jpg

孝老爱亲广场展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近年来,高楼坪乡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创建评比活动,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评得上”的先进人物,通过持续讲好感人故事,广泛选树先进典型,在全乡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深入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培育、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023年评选乡级孝老爱亲道德模范10名,杨小芹被评为万山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在区级大会上接受表扬。

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舒适静谧的村庄、七彩斑斓的房屋、干净平坦的道路……大树林村黄家组,61岁的姚银娣在井边浣洗,孩童在树荫下玩耍,她笑着说:“以前我不懂什么叫新农村,不理解为什么要在农村搞环境整治。而现在,从破旧的土坯房,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从挑水到现在用上自来水。村里村外整洁又干净,感觉和城市没有区别,我现在就住在幸福新农村里。”

640 (9)_副本.jpg

大树林村“七彩村庄”一隅

“改厕前,厕所又脏又臭,新改造的厕所干净敞亮,墙上和地面上贴着瓷砖,干净又卫生。”

“正值酷暑,饭后村民们都会来这里纳凉,有时候还会跳跳广场舞,大家看着环境一天天变好,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我们村的特色产业是肉牛养殖,我们每年都有分红的收益,村里也有人在厂里上班,收入很可观。”

640 (10)_副本.jpg

大树林村肉牛养殖场

过去,农村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垃圾多、禽畜粪便多、苍蝇多。农民不仅该住好房子,也该享受各种改革发展的成果。近年来,高楼坪乡以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高质量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收运一体化等工作,深入实施“村庄美化、路灯亮化、道路硬化、产业强化”工程,塑出了特色,弥补了短板,让乡村振兴的步子迈得更实、走的更稳、行的更远。

以移风易俗为载体,文明新风吹遍侗乡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走进青年湖村黄家寨组,一幅幅彩绘将传统文化、文明乡风与幸福生活愿景“搬”上了墙。一户一庭院,一院一风景,水墨屋舍整齐干净,美丽庭院花香四溢,村民尽情享受着舒适惬意的田园生活。

640 (11)_副本.jpg

青年湖村水墨黄家寨

“最近村委会重新草拟了村规民约,新的村规民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安全生产、违约处理,等下我给大家介绍具体内容,大家一起讨论下看得行不得行。”青年湖村支书向鹏说罢便认真记录着群众的建议。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低俗“婚闹”、拒绝高价彩礼、破除封建迷信等已成为全村人的行动自觉,村民吴有英响应倡议,以简朴家宴过“满九”寿诞;村民向长华在世时,子女膝前尽孝,过世后家人不看日子,举办了简单的葬礼,在当地传为佳话,现在青年湖村家家户户都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

640 (12)_副本.jpg

青年湖村村规民约

为有效破除陈规陋习,高楼坪乡指导14个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各村将德高望重、带动能力强的乡贤、村民等能人纳入“四会”组织,不断强化“四会”治理效能,统筹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淳化乡风民风。

道路街巷整洁干净、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文明新风蔚然成风、理论宣讲如沐春风、好人故事层出不穷、榜样精神凝聚力量、移风易俗深入人心……高楼坪乡做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富裕”文章,实现文明融合“1+1>2”。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谈起乡里近年来的美丽蝶变,乡亲们的脸上都绽放出如花笑颜。(杨轶婷)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