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朱家场镇“五举措”有效推进乡村治理建设
2023/06/02    来源: 文明铜仁公众号     点击:1904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决策,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今年以来,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以命案防控重点整治为抓手,采取“五举措”推进乡村治理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坚持“民主管村”

激发乡村社会治理活力

建立民主协商议事平台,推动村“两委”联席会议,“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常态化运行,积极引导支持建立村民微信群、抖音视频号,推进村级事务及时开展。截至目前,各村建立村民微信群56个,发布各类信息300余条。同时,组织本辖区18个村结合实际修订完善通俗易懂、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发挥“村规民约”公约效能,进一步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力,引导社会公序良俗。

坚持“依法治村”

保持乡村社会治理定力

坚持开展法治教育。常态化开展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培育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定期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化解纠纷等便民服务。截至目前,开展“法律明白人”、基层人民调解员、专职人民调解员培训3次,累计培训126人次。提供法律咨询12次,帮助申请法律援助2人次,进行司法公正2人次。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网络、进家庭”八进活动及“以案释法”宣讲活动,大力宣传防范养老诈骗、打击盗窃、禁毒等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坚持“德治润村”

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

大力推进平安家庭建设。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组织发动村级组织、企业和志愿者以关爱留守未成年人、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单亲家庭子女等为重点,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法律、送文化、送健康、送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邻里守望、邻里互助。以“村规民约”为契约,推进移风易俗,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进行批评指正;对触碰纪律底线和法律红线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紧盯乡村早婚早育等社会问题,扎实开展早婚早育、婚恋家庭纠纷等专项治理行动。截至目前,开展早婚早育宣传走访活动5次,开展婚恋家庭纠纷排查化解26次。

坚持“平安护村”

消除乡村社会治理阻力

推进镇、村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运行。积极发挥综治中心指挥中心作用,按照“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实行网格员管理,加强乡村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以定人、定位、定责的方式,积极开展网格信息采集、法治宣传、治安防控、矛盾调处、社区矫正等工作,确保“点上有人守、线上有人巡、面上有人控”的社会治理机制。截至目前,该镇共配备网格员148名、联户长380名。其中,党员160名、退休干部5名、退伍军人48名、致富能手52名,设立网格党小组96个,开展矛盾纠纷排查92件,已化解79件,各村建立巡逻队伍18支,共有263名义务巡逻队员,镇派出所、综治办开展夜间联合巡逻18次。

坚持“联防守村”

创新乡村社会治理能力

大力构建“人防+技防”的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结合“天网”和“雪亮工程”,深入推进数字乡镇建设。通过与社会资源合作,将“移动看家”安防摄像头、移动高速宽带网络等业务融合,可通过设备远程操作、数据云存储等方式为村民提供7×24小时安全监控服务,通过合作将视频分享给村委,由村委统一监控,满足村民看家护院的需要,助力基层治安管理,打通“雪亮工程”“天网”从村到户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初步与电信达成合作协议,该镇共安装“雪亮视频”253个、“天网”摄像头66个、农户摄像头4210户,逐步实现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监控无死角。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