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堡镇始终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压实三个责任、抓好三支队伍、制定三项制度、强化三项举措的“四个三”工作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走深走实,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压实三个责任,确保乡风文明建设“出实效”。完善体系,压实领导责任。成立长兴堡镇乡风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明确牵头责任、部门联合责任、村级主体责任,形成全员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建立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制定《长兴堡镇干部职工管理办法》《长兴堡镇村干部目标绩效考核办法》,把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分别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落实,压实督导责任。成立镇级督查督导组,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监督检查内容,联合镇纪委聚焦农村高价彩礼、滥办酒席、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治理责任落实情况深入开展监督检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抓好三支队伍,组建乡风文明建设“动力军”。党员队伍示范“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示范先行,带头遵守村规民约、签订承诺、履行办酒报备,执行婚丧管理,不铺张浪费、不大操大办、不厚葬薄养、不赌博等,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管好身边人,理好身边事,引导好亲戚朋友,积极营造勤俭的生活观、合理的消费观、健康的亲情观,争做社会良好风尚的示范者、倡导者,形成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有效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每周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粮食安全、政策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今年以来,共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文化队伍广泛“宣”,依托长兴浓厚的苗族文化,围绕移风易俗除陋习、文明和谐乡风美等主题,开展苗族特色文艺演出,以唱苗歌、打花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高价彩礼、赌博嗜酒等陈规陋习。印制苗文宣传手册、绘制文化宣传墙,将美丽乡村、农耕文化、特色产品等内容印在册上、画在墙上,不断倡导文明新风。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宣讲活动56次,7600余人次参与,印发宣传手册5000余本,制作宣传横幅标语30余条。志愿队伍极力“助”,组建 “8+N”志愿服务队,围绕生产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治理、平安法治等组织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协助村“两委”开展环境卫生督查、文明评比和红黑榜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取得实效。目前,全镇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08支,共计志愿者2000余名,助推解决一批影响乡村治理难题。
制定三项制度,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长效化。健全村民议事会制度,坚持党支部党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互促互进,以村党支部书记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头人,党员先锋志愿者为践行者,通过召开党员大会、院坝会和入户走访等方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健全村民议事会制度,形成“有事一起有商有量,好事大家夸、坏事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自治局面。健全红白理事会制度,建立健全村民红白事报备制度,规范红白事操办细节和程序,设立婚丧嫁娶指导标准;规定红白事外,余事不办;原则上红白喜事统一由红白理事会统筹、指导及监督,村级提供相应餐具、座椅板凳等。村民办红白事需提前向村红白理事会书面报备操办事项、时间、规模等,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对报备单进行审核,并由红白理事会建立台账,留存资料。截至目前,在白果村、寨云村稳步推进且效果良好。健全积分奖惩制度,大力推行文明道德积分兑换制度,开办文明积分超市,围绕人居环境、政策知晓、内生动力、家庭美满、加分项、扣分项等6个方面,制定26条评分细则,将遵守村规民约和做出贡献的群众树为正面典型,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切实提高群众践行文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文明积分”引导兑出“新风尚”。
强化三项举措,助力乡风文明建设“谱新篇”。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文明素养。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设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外建宣传栏、文体设施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精心打造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寨寨响”平台等文化传播阵地,开展主题文化教育。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双管齐下,鼓励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村民,进一步提升村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新思想新文化有效传播。开展评选活动,培育文明典型。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宣传尊老爱幼好模范,为广大家庭树立优秀标杆,着力提升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引导广大群众争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引领者、宣传者。2022年,由镇级牵头评选出文明家庭25户,“好婆婆”“好媳妇”150人,荣获县级“文明家庭”7户。开展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动员干部群众每周五开展一次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清理生活垃圾、清扫道路庭院;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推广适合当地特点、村民接受的厕所改造模式,促进村民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和生活习惯,改善环境脏、乱、差现象,创建绿色村庄。今年以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田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