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屋乡风雨桥上“龙门阵”“摆”出文明新风尚
2022/12/27    来源:铜仁日报     点击:1429   

在冬阳的照耀下,碧江区瓦屋乡克兰寨的风雨桥风景独美。驻村干部以及10余名群众围坐在风雨桥上摆龙门阵,气氛十分融洽。

近年来,克兰寨村结合当地群众在风雨桥摆龙门阵的习俗,以宣传教育为目标,以服务队为依托,以服务群众为抓手,将民族习俗与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精准配对,让龙门阵服务队变身群众的“宣传员”“指导员”“勤务员”,传递文明乡风直接延伸到基层治理最末梢,为乡村治理赋能增效。

聚焦“文明宣传”,风雨桥龙门阵有“摆头”。组织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干部、退伍军人、经济能人村干部、退休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龙门阵服务队,每个月组织一次在风雨桥与群众以龙门阵的形式开展政策宣讲、文明评比工作,以轻松的方式,在摆龙门阵的过程中,将党的好声音、村规民约、文明乡风在群众间进行传播,同时在摆龙门阵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陈规陋习苗头和倾向性线索,坚持事前防范问题萌芽、事中注重疏导协调、事后确保及时跟进原则,坚持发现一起,制止一起。一年来,累计开展各类宣传宣讲90余次,评比宣传卫生文明家庭60户,制止大操大办酒席和滥办酒席12起,改正环境脏乱差户10户。

聚焦“助农增收”,风雨桥龙门阵有“学头”。该乡围绕“人才+坝区+主导产业”模式,组建以农技人员、驻村干部、“土专家”“田秀才”为主体的农业服务队伍,通过农忙时期与群众摆龙门阵的方式,摸清实情,因地制宜、按户施策,有针对性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出点子、想办法,切实解决群众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累计培育农村人才274人,发放病虫害防控宣传手册3000份,进行农业病虫害防治培训800余人次。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服务队通过摆龙门阵方式指导群众种植优质水稻6800亩、“双低”油菜3517亩,实施“稻+鱼”“稻+鸭”共生试验示范项目2000亩,旱地改种油葵100亩,“油菜+蜜蜂”600箱,探索实施“油菜+菌”150亩。农技人员、驻村干部、“土专家”“田秀才”活跃在乡村一线大显身手,成为助农增收一支重要力量。

聚焦“急难愁盼”,风雨桥龙门阵有“嚼头”。龙门阵服务队茶余饭后在风雨桥与群众摆龙门阵,主动融入群众开展交流,从群众的“牢骚”中领会他们的真实感受,从群众的“吐槽”中剖析他们的难处,面对面地倾听他们最关心的利益,针对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始终坚持群众有需要、干部尽服务的原则,按照“收集线索、集中研判、志愿服务、调查问效”的工作模式,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今年以来,共帮助群众申办低保1户5人、临时救助16户59人救助金额1.7万元、残疾证72人、电子医保凭证激活550余人,接受群众事务性咨询580件,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合力疏通沟渠1000余米,深挖旱井2座,帮助解决困难问题96个。(覃信林 韦继升)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