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河畔绽放文明花 ——太平镇云舍村民兵连保护绿水青山共创文明村寨小记
2022/09/07    来源:铜仁日报     点击:1207   

秋日,四周巍巍的青山被云雾缭绕成一幅水墨画卷,清澈的太平河水缓缓流淌出万种风情,青石巷道纵横的村落古色古香,星空酒店蒙古包一样掩映在湿地公园葱郁的竹林间,三三两两的游人或赏荷,或写生,或造纸……这是笔者在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看到的场景。

这是云舍村民兵连在同创共建文明村寨中悉心努力的成果。

云舍村退役军人、支书杨凤刚曾是一个有着16年军龄的四级军士长,退役后任职于太平镇武装部,2021年7月,兼任云舍村支书。他了解发现,云舍村531户2235人中,有共产党员65人,退役军人30人,他们年轻力壮,正是建设文明、美丽云舍的生力军,不将其活力激发出来实在可惜。于是,杨凤刚组建了一支100余人的民兵连队,由共产党员、退役军人、农家乐业主、文艺演出队员等组成,分成土家文化演出队、环境卫生整治队、护林巡河队等11个小分队,分工明确,在应急处突、疫情防控、抗旱抗洪、保护青山绿水、调解民事纠纷等方面发挥作用。

民兵是云舍传统村落保护的主要力量。云舍古村落有6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村寨”,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50强”,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青石墙,泥瓦顶,土家四合院落风格独特。建筑紧凑,隐藏着火灾隐患,云舍村组织民兵不定期开展防火、防疫宣传,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云舍村引进梵净山红云金顶有限责任公司,按“721”模式盘活了村里闲置土地。对环境进行整治,村民对自家庭院和房屋周边实行“三包”,人人都是环境卫生的参与者和保护者,确保环境卫生整治没有死角。

“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神龙潭。”杨凤刚说。作为4A级景区,位于云舍村里的神龙潭是游客来此游玩的打卡地。神龙潭清澈见底,滋养着2000余云舍村民,这条被著名作家叶辛称作“人间最短的河”还灌溉着周边的稻田、荷池。只要有污染,有淤泥,有沉淀物,杨凤刚就组织民兵清淤,使神龙潭永葆洁净清绿。

民兵是云舍护路护河护林的主要干将。云舍位于太平河畔,处在江口湿地公园之中,沿村而过的太平河是鱼儿的栖息繁衍乐园。这也成为许多捕鱼者的偷捕地。杨凤刚组织村民在显眼地段制作禁渔标牌,不定时巡河护河,有效杜绝了偷捕现象。云舍风雨桥边是游客最喜爱带孩子进行亲水游的地方,一些村民将河滩当成发财致富的场所,河岸上的烧烤摊一度摊多为患,云舍民兵巡河队将这些摊点取缔。

云舍村子里有37座土法造纸作坊,村民们按照传统造纸方法,不仅砍伐竹林要毁坏生态,污染环境,又赚不了多少钱,云舍村把这些作坊打包承包给客商,客商把其中的17座稍加改造成特色小酒馆,另外一些作坊依然造纸,但竹子等原材料不就近砍伐,而是从外县购买,游客参与造纸,既护住了生态,游客获得了体验感,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民兵是云舍土家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他们将土家文化融入旅游,用喜闻乐见的小品等形式展演给游客看,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入夏以来,每天到云舍来游玩的客人超过4000人,云舍52家农家乐一桌难求,42家民宿酒店和12座星空酒店游客爆满。

民兵是云舍民事纠纷的调解员,文明新风的创建者和呵护者。一年来,云舍民兵骨干调解村民纠纷30余起,其中调解10多年都未解开的矛盾10余起。云舍村大寨组杨某兄弟为一栋木楼发生纠纷多年。兄弟分家时已讲明,木楼归兄弟拥有,木楼地基归哥哥拥有,母亲健在期间居住在木楼里,哥哥不得逼弟弟拆迁木楼。但哥哥却在分家不多久就逼迫弟弟拆迁木楼,年迈的母亲气得难忍。近20年来没有人调解成功,杨凤刚上任后,多次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宣讲孝老敬亲睦邻等中华传统美德,使哥哥明白了事理,愿意支付弟弟3000元钱,购买木楼,弟弟最终不但不要钱,还把木楼送给了哥哥,母亲依然安住在木楼里。

云舍民兵保护绿水青山,共创文明村寨,村落焕发了生机。而今的云舍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万元,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心灵美,人与自然和谐美。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