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仁市玉屏自治县桐木村聚焦“梦幻庄园·五彩桐木”定位,全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人与环境、社会和谐共融的新路。如今,村变靓了、人们的精气神变足了、农民的钱袋子也变鼓了,一幅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支部引领壮产业
桐木村位于朱家场镇中部,距政府所在地约2公里,玉朱公路、朱大公路从境内穿过,交通十分便利。辖区面积7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组,共207户800余人。桐木村村民曾经靠地吃地、靠山吃山,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就业,村里有绿水青山却难以变成金山银山。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桐木村党支部果断抓住脱贫攻坚政策机遇,对农村危房、庭院、厕所等进行改造,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油茶产业一直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桐木村以西南地区最大的油茶苗木繁育基地、市级压榨工艺最先进和全县规模最大的油茶精深加工厂为依托,全力打造一条集育苗、赏花、采果、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油茶产业大通道。同时,因地制宜发展草鱼养殖、精品水果种植、茭白种植等产业,通过产业提升、旅游带动、村庄整治、生态保护等综合措施,形成了“育产业、创特色、促增收”的良好态势。
看到家乡的发展,常年在外务工的姚忠富也跟村里其他在外经商的人一样,于2021年选择回乡创业,办起了养牛场。如今,看到养牛场里24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姚忠富的心里乐开了花。
“现在我们村里的产业多了,大家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活环境也变好了,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想都没想到!”谈起村里的变化,81岁的老党员张玉恩激动地说道。
环境整治换新颜
沿着玉朱公路驱车行至桐木村路段,距离公路不到50米处,一栋建筑风格独特的活动室让人耳目一新。走进桐木村,潺潺小溪干净清澈,池塘荷花遍野,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太阳能路灯、公厕、垃圾分类箱有序分布。
“我家也获得了‘最美庭院’的荣誉牌,一家人内心都充满了自豪感,现在‘里子’‘面子’都有啦。”村民张建军说,县里开展的“最美庭院”评选活动,竞争十分激烈,村民们都想评上,纷纷把自家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种上了自己喜欢的盆栽,环境越来越优美了。
为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桐木村还坚持“见缝插绿”,结合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对农户庭院进行总体规划,以2万株油茶苗木培育为载体,开展爱绿植绿护绿、规划见绿、见缝插绿等植绿增绿行动。针对村民反映的污水处理问题,以村活动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建成1个小型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提升群众居住幸福感。
除了美丽的山水田园风景外,桐木村最吸引人的,是整齐有特色的小洋房、柏油路两旁的童话故事系列墙画,这也是桐木村的特色。尤其是民房上的立体墙画,无一不栩栩如生。来到桐木村,仿佛走进了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而这也成为了该村打造“梦幻庄园·五彩桐木”的印证。
此外,桐木村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发挥“党建+”效应,党员、村干部带头示范,根据“就亲”“就近”原则,每位村干部、党员联系8至9户农户,指导他们开展“三清一改”“清洁家园行动”环境卫生整治行动,还荣获了“全省十佳美丽乡村·最具经济活力村”称号。
文明乡风强治理
按照“外修‘颜值’,内厚‘底蕴’”的工作思路,桐木村在夯实产业、提升“颜值”的基础上,结合乡风文明行动,进一步强化村级治理,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说起村里变化,曾担任过桐木村党支部书记的唐文成感慨良多:“现在的村子比当初的城里还要好,独具特色的庭院、整修一新的家风家训文化长廊、焕然一新的乡村大舞台、一排排醒目的乡村振兴文化墙……处处都是亮点,只有经历了村庄变迁,才会发现现在的乡村究竟有多美。”
今年以来,玉屏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乡风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成效。该村紧跟步伐,加快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抓手,按照“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治理模式,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同时,通过“三治”融合,搭建乡村大舞台,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断提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工作。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后,我们志愿者队伍通过慰问困难家庭学生、清扫村级公共环境区域、接送高龄老人接种疫苗等活动,使大家看到村级治理带来的转变,并引导村民逐渐养成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的行动自觉。”桐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姚茂学说。
除修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外,该村还组织开展了“家风家训读书月”“村民运动展风采”等主题活动,不断丰富文化内涵,群众文明素质得到大幅提升,2021年11月,成为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徐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