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都”转身万山绿
2022/08/15    来源:铜仁日报     点击:976   

暑期,朱砂古镇内游人如织;高楼坪侗族乡青年湖村美景如画;九丰农业博览园内蔬菜郁郁葱葱;朱砂工艺品产业园内机器轰鸣,一派忙碌景象……在万山区,处处可以感受到绿色转型发展后的勃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万山区,曾经被誉为“中国汞都”,有着近千年的开采冶炼史,这里曾是中国最大的汞矿生产基地,但由于长期开采导致资源枯竭,2001年,汞矿关闭,这让失去了唯一产业支撑的万山一度陷入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万山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转身向绿,积极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型枯竭城市的绿色转型之路。

转身向绿涅槃重生

在万山区,重获新生的朱砂古镇在当地的转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里曾经汞矿密布,如今却成为了最具活力的旅游景点,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很难想象,多年前汞矿关闭后,这里百业凋零,人们面对着空空荡荡的矿山,对未来一片迷惘。

“资源挖完了,但文化还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魂体相融’定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为万山区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深入挖掘丹砂文化内涵,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

2015年,万山区提出“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原地转型”的目标,开始对荒废破败的矿山遗址进行改建。同年7月,万山区引进江西上饶吉阳集团,投资20亿元,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将原废弃的汞矿遗址进行整体连片开发,打造成中国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

按照因地制宜、修旧如旧原则,曾经的职工宿舍楼被改造成了“悬崖宾馆”,苏联专家楼被改造成了俄罗斯餐厅,绵延纵横的地下矿洞变成了“时空隧道”,同时融合山水生态新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汞矿博物馆、“那个年代”一条街、悬崖泳池、玻璃栈道、玻璃天桥等一批特色景点。

“我们在保持原有风貌和韵味的基础上,结合游客喜好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和改造,不断推出具有个性化和创意性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推出具有怀旧气息的沉浸式旅游新体验项目。在这里可以吃到曾经的猪油拌饭,入住那个年代的国营招待所,买到曾经的老物件,全面感受那个年代真实的生活场景。”贵州铜仁吉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芳忠说。

文化再现与文化重构并举,一举让“废矿区”变成“网红”景区。

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近期,前来万山区高楼坪侗族乡青年湖村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村中一汪清塘碧波荡漾、荷花盛开,河岸两旁是错落有致的整洁砖房,一派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

“去年,我们青年湖村被评为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莞铜东西部协作示范村,还获得了东西部协作专项资金用于发展。”青年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向鹏说,青年湖村利用这笔资金铺设观光栈道,对房屋外墙和庭院等基础配套设施进行优化,并打造了6个度假屋,进一步丰富了美丽乡村产业业态。

近年来,青年湖村利用位于万山区朱砂古镇和矿山公园两个景点之间的地理优势,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优势,以侗家民族风情为核心,深入挖掘乡村农耕文化和乡愁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点。

为了让游客拥有更丰富的体验,青年湖村不仅有颇受年轻人喜爱的“星空泡泡度假屋”,还有露营帐篷,现在正在修建房车营地、烧烤营地和亲子游乐场所。

如今,青年湖村乡村旅游品牌不断打响,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越来越多,农家乐数量已超过10家,每年总接待游客数量近12万人次,农家乐年均营业额18万余元,全村人均收入达1.3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因地制宜产业化发展

这些年,万山区着力挖掘朱砂工艺品的价值,高标准、高品质建设朱砂工艺品产业园,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朱砂工艺品线上线下交易中心。

走进朱砂工艺品产业园,厂房内机械声轰鸣,工人成排坐在操作台前,或是清洗、或是打磨……在经过若干道工序后,一颗颗朱砂原石、鸡血原石被制成精美饰品。朱砂工艺品产业园集产品研发、培训、生产、展示、销售等于一体,实现产值超6亿元,由此带动周边玉带石加工、民族刺绣、红楠木艺术雕刻等旅游商品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园的建设实现了朱砂工艺品集群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加强品牌建设,力争将丹缘品牌打造成全国的品牌。”丹缘朱砂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正勇说。该公司是首批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600万元。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万山区以蔬菜为主导产业,以500亩以上坝区为引领,全面推广“九丰农业+”“翠丰农业+”模式,建成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79个,规模达3万亩,覆盖5408户20200名群众。

通过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万山区完成食用菌种植7050万棒,新增种植香柚、李子、车厘子、百香果等果园1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7000多亩,培育形成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74个,各村产业大户越来越多。

在农业产业取得大发展的前提下,万山区组建的翠丰农业公司,年销售蔬菜、水果3000万斤,收购的蔬菜中50%销往省外,包括江苏、上海、重庆等地,打造出绿色蔬菜外销的万山品牌。

近年来,万仁汽车集团、东奇电气、江宗纯味、鸿鑫医疗、凯燕眼镜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相继落户万山区。

如今的万山区,经济发展迅速,百姓安居乐业,一跃成为武陵山区一颗耀眼的明珠,成功打造了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样板,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商昌斌 范贤明)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