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背街小巷居民人口多、道路拥挤,一直是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点,背街小巷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疏通“毛细血管”是关乎城市是否能健康发展的大事。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深化拓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沿河”活动,近日,该自治县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文明创建的可行模式,让文明浸润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走进沿河自治县和平街道花花桥社区原烟草局小区,古朴的巷子中间点缀着户户民居,硬化的水泥路串联起了整个社区,地上没有垃圾和污水,墙上没有野广告,整个小区干净整洁。
“由于周边有学校,住户也比较多,为了保持小巷干净卫生,我每天对负责的路段至少进行三次打扫。”原烟草局小区保洁员陈红梅说道。
自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沿河自治县实施“四级网格包保责任制”,即县主要领导每半年开展1次实地调研指导、县级领导包片、街道和社区包辖区、部门包片、干部包户,有效推动网格化管理落细落实。
据了解,该自治县还成立5个卫生巡查组,不定时对每个社区进行巡查,发现卫生问题后及时告知保洁员进行打扫。同时,对住户采取奖惩结合的方式,对巡查中发现卫生问题告知后不及时整改的住户,社区会采取挂牌的方式,限期整改;对环境卫生较好的住户,将被评选为“文明卫生模范户”。
“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关系城市形象,看一座城市的格调和品位,不仅要看高楼和宽敞的大路,还要看背街小巷是否干净、整洁。沿河正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逐步撕掉‘脏乱差’标签。”沿河自治县精神文明办公室负责人胡伟说。(王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