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开启乡村治理新格局
2022/07/18    来源: 文明铜仁公众号     点击:1142   

近年来,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破解乡村治理瓶颈。该街道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抓手,推动普法宣传,让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同时创新探索旅游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李”为媒,振兴乡村旅游,当地百姓从“生活温饱”到“精神富足”,从“柴米油盐”到“德智体美”,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沙子街道南庄村围绕以“李”兴“旅”、以“旅”促“李”的思路,漫山遍野栽种了空心李,山上李树成林,村在景中,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华丽转身成为4A级旅游景区,吸引八方宾客。

微信图片_20220718173133_副本.jpg

初夏时节,南庄村空心李进入疏果保果管护的关键期。走进南庄村,看见一群“志愿红”正在协助果农在基地里忙碌,抢抓最好农时管护果林。果农黎光德是南庄村的空心李种植大户,种植空心李已有十多年。随着空心李市场前景越来越好,他家的经济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每到管护农忙时,南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都会来到他的空心李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帮助他们完成空心李管护工作。

黎光德说:“种植也要讲科学,没有科学就没有产量,技术志愿服务帮了我大忙,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对发展空心李种植我们很有信心。”

“通过手把手教,果农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高涨,我们常常来传授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合力把空心李产业做大做优,产量起来了,果农的收入也就多了。”南庄村技术志愿者张加强说道。

南庄村依托特色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把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沿河自治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南庄村结合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产业政策实施,整村推进空心李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探索出一条以“李”为媒,振兴乡村旅游的新路子。如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更成为南庄村治理乡村的“新路径”。

微信图片_20220718173127_副本.jpg

“我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以村干部牵头、志愿者服务、群众参与的联动治理方式,开展全村各领域全方位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不仅提供科技指导服务,同时还延伸到村级卫生治理、群众文化生活丰富等等,村庄治理得到有效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拓展志愿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形成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新南庄。”南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丽娟说道。

目前,南庄村空心李种植土地由150亩扩大到1200亩,辐射带动沙子街道发展种植面积达4.5万亩,年产量达2万吨,2021年实现经济效益3.2亿元。

微信图片_20220718173123_副本.jpg

走进沙子街道纸坊村,在通村公路两旁、进组入户的墙面上等,随处可见法治知识宣传牌和标语,无时无刻不警示着村民要学法懂法、遵纪守法。同时,融入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阳戏文化元素,纸坊村借助省司法厅联系帮扶的契机,在村中修建了法治小院、法治小巷、法治路灯等设施,将法治观念和壁画融合,近100幅作品风格独特,令人深思。

微信图片_20220718173119_副本.jpg

纸坊村养殖户宋成信说:“以前法律意识淡薄,只能通过吵架解决矛盾。自从省司法厅驻村干部来了以后,建设了法治文化墙、法治小院,通过法治宣传,邻里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我的养殖业也越做越好了。”

曾经的纸坊村,还是一类贫困村,交通不便、缺乏产业是这里最生动的写照。自2015年省司法厅联系帮扶纸坊村以来,修建通村公路14.3公里、通组公路3公里,硬化村民文化广场400平方米,发展了空心李种植、辣椒加工厂和畜牧养殖场等产业,让当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纸坊村驻村第一书记邓文萍说:“结合纸坊村村情,我们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抓手,从法治方面让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遇到问题依靠法律方式解决,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产业,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美起来。”

微信图片_20220718173114.jpg

不仅仅是纸坊村,沙子街道的每个村(社区)都发生了大变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当地群众收入越来越高,文明法治意识逐渐提升。

“沙子街道围绕民主法治示范乡村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构建以空心李为主导产业,畜牧养殖、精品水果等多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抢抓机遇,奋勇拼搏,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因势而动,顺势而上,奋力谱写沙子街道宜居新篇章。”沙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倪说道。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