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正当夏季,万物峥嵘。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白叶一号”基地一片碧绿,茶苗长势正盛,葱翠欲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白叶一号”的故事,还得从四年前说起。四年前,“白叶一号”落户中寨镇,见证了中寨从曾经的深度贫困镇发展为今天的万亩茶乡,让荒山变茶山,茶山变共同富裕的金山银山。
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作为我省最后脱贫的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获赠“白叶一号”360万株1200亩。2018年7月15日,黄杜村与沿河中寨镇正式签订捐赠协议。
于是,360万株“致富苗”跨越山海,从浙江安吉县来到千里之外的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落户”沿河中寨镇志强村、三会溪村、大宅村。
2018年10月20日,在一个下雨天,中寨镇志强村村民们穿着雨衣,怀着感恩的心,冒雨种下了第一株“白叶一号”扶贫茶苗。“白叶一号”正式在中寨镇扎根。
那时,中寨镇是沿河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地处沿河西南部,距县城87公里。这里山地崎岖,常年云雾缭绕,当地村民多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为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白叶一号”的到来,激活了中寨镇茶叶产业的“一池春水”。项目落地后,中寨镇精心管护茶园,探索“返租倒包”经营模式,优化“四型分类”利益联结机制,演奏了一首兴业、富民、强村的白茶致富协奏曲。
“返租倒包”茶园管理模式,即农户先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或合作社建设茶园;茶园建成后,再以每年300元/亩的承包费返租给农户;承包户负责茶园管护,并享受所承包茶园的收益权,更大程度惠及农户。
杨胜强是“白叶一号”茶园“返租倒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是土生土长的中寨镇三会溪村人,10岁时因意外左臂截肢,但是从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杨胜强先靠着发展养羊产业脱了贫,又靠着“白叶一号”致了富。
今年,“白叶一号”茶园开采以来,杨胜强承包的茶园已吸收务工350人次,每人每天务工收入120元左右。承包的茶园采摘茶青1300多斤,卖了十万多元,除去劳务支出,还收益五万多元。
在中寨镇,像杨胜强一样受益的“茶老板”还有166 户,承包面积共 4200多亩。2018年以来,沿河“白叶一号”茶园累计带动1300多人实现就近务工,人均年增收1.5万元。
从2018年到2022年,从东向西,从海的那边到山的这边,“白叶一号”跨越山海,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