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把家庭农场培育和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引导家庭农场与实际结合,优化产业发展组织结构,创新产业类型新路径,构建绿色生态、长远发展、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保障。
沙子坡镇竹园村的家庭农场代表李继秋,几年前尝试发展西瓜、梨子等特色产业,脚跟站稳后,根据地势又在该村岩杉坨租地种植了4亩梨子,今年是丰产期,预计收入5000公斤左右;在黄泥堡种植了2亩猕猴桃,今年初挂果;在大园子种植15亩辣椒,在果树下套养60多桶蜜蜂。这几项产业每年平均纯利润13万元左右,带动了10多名村民长期就业。
“办这个活路是辛苦点,但值得!规模年年都在扩大,希望能在我增加收入的前提下,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增收。”李继秋说。
沙子坡镇红木村家庭农场代表梁晓春今年租了300亩土地种植辣椒,目前辣椒苗长势喜人。
该镇石槽村家庭农场代表任松说,他家2020年至2021年都种植了70亩烤烟,两年共收入36万元,今年把规模扩大到了100亩,同时还带动其他农户种植烤烟。
“我镇按照山上茶烟共存、山腰畜果共生、山下‘稻+连片’的产业空间布局,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把家庭农场主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家庭农场主,共培育了20户家庭农场,让他们成产业发展带头人,通过技术、政策、资金的扶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沙子坡镇党委书记任兵说。
沙子坡镇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只是印江家庭农场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悉,印江今年新培育认定家庭农场102家,按照种养业、农业综合经营等类别分类、分级进行登记,动态更新,人社部门及时发布家庭农场生产用工需求,促进劳动力就业。争取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家庭农场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引导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通过采取技物结合、技术承包等形式,为家庭农场提供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等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将家庭农场人才培训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人才培育范畴,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培训等方式,对家庭农场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队伍。同时,通过夯实现代农业设施,创建典型示范试点,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等方式,不断推进家庭农场纵深发展,助力乡村振兴。